陈丹青唇角轻扯,笑了笑。
神情里是坦荡和自豪。
同为女性演员,影后阮紫雁十分清楚现今的女演员或者说“女明星”是多么爱惜羽翼,有些时候哪怕她们自己不想,也不得不在重重压力下保持人设,求的就是一个“无差错”。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争抢大女主、撕番,她们要做最“正”的那个选择,不能落下话柄,即便演技被屡屡诟病,即便荧幕形象固定,但“清纯”、“善良”、“娇俏”、“正能量”这样的“角色定型”在她们和背后的团队看来,都远比一个不光彩的市井角色要好得多。
陈丹青明明可以像林柔那样,凭借着一个角色的大火顺势做些营销宣传,但她没有。
林柔是“国民初恋”,是《空碑》里作为美好代名词的林姐姐,但陈丹青是陈丹青,也只是陈丹青。
她洒脱而爽快地同“风信阁阁主”作了告别,就像她及时把对秦绝产生的一些心绪掐断在了苗头处一样。
这是一个清醒的、优秀的、前途无量的女演员。
“很精彩!”朱子疏的声音又起,“也让我感到了由衷的欣慰。”
“袁萧,你从《空碑》到《熔炉》,再到如今的《为难》,关注点逐渐泛化,却又一次比一次深刻清晰。”
朱子疏毫不掩饰地给予肯定,“同时我也希望观众朋友们能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熔炉》中的琴等人是特殊群体,但我们平日里的普通人,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又何尝不是‘特殊的’呢?”
“人性,是共性,也是个性。”
有意停顿了两秒,朱子疏慷慨做结:
“我很开心能看见袁萧和方友文身上的人文情怀,这非常重要,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尤其重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期待你们的下一部作品。”
哗啦啦——
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来自观众席,来自评委席,来自对面的B组实习生席位。
A组全员不约而同地向前鞠了鞠躬。
他们中的一些人都已红了眼睛,此时笑着用空着的那只手拍拍手腕或小臂,也为自己鼓掌。
掌声里,四位评委老师亮出分数,大屏幕像以往几轮那样依次呈现出每个人的个人分和最终的全组得分。
很高,但是高得一点儿也不离谱。
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