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同行趁机落井下石,开始挖他们公司的销售精英。陈喜经理当时还只是个高级主任,他们部门有十来个主任,私下他们就在讨论去留的问题。那是大家的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
很多人已经大半年出不了单了,不是能力不行,而是由于负面新闻的影响,很多人对他们公司信心不足,没有安全感,不愿意投保他们的保险。业务员没有收入就很难留下来,主任及以上的管理人员都很焦虑,如果下面的人不断离开,他们的团队人数和架构也会受到影响,很可能也会降级为业务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喜当时所在的部门也有一个主任带着其他三四个主任,他们已经去了另一家保险公司面试了 ,对方谈好了条件。他们几个一起过去,如果他们多带一些人过去,对方还会给他们比较优厚的回报。
这时候,他们部门面临严峻的挑战。不要说业务员迷茫,主任们也是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他们也在犹豫。这时候,陈喜经理夫妻俩站出来了。他们召集了剩下的七八个主任,让大家投票,愿意留下的人和他们站一起。
经过投票后,只有五个主任表示会留下,其余的人都愿意和那个主任去那家公司。总监那时候还是个部门经理,他也很无奈,但是只能签字同意这些人离开。虽然当时他也和他们面谈了,让他们留下来,熬一熬,度过这个难关,后面就会顺利了。
只是人在那个阶段,很容易就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这些离开的主任们到了那边,按照对方公司人力部给他们许诺的,他们都比这边的职级高了一到两级。但是也是有要求的,他们要在一年内达到那个级别的指标要求。
这些人走了后,部门就剩下二三十个人 。当时这几个主任都还是很懵的,陈喜主任替他师父召集了几个主任,大家商量之后怎么走下去?他们都看好公司的发展,相信一定能度过难关的。
果然,过了几个月后,公司新推出来一款产品,当时还是市场首创,有保证最低的的利率,浮动利益,既有终身的重疾保障又有一定的理财收益。没想到这个产品逐渐火起来了。居然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也让业务员们重拾了信心。
陈喜经理一马当先,在部门里他是骨干力量,他率先在那个月出了十件新产品,成为了营业区和分公司的件数王。他师傅也很欣慰。
这时候机会来了。由于之前多个部门都遇到了同业挖角, 有很多团队甚至没有了部门团队长。这些部门公司进行了安置,有的部门直接就安排了营业区懂经营管理的内勤人员接管,他们就这么转为了外勤的部门经理。当时放出来几个部门让符合条件的外勤人员竞聘部门经理。至少要高级主任及的级别。
陈喜当时刚好符合条件,各方面的数据指标都完成不错。他们家在那年还买了房子,他要供房养家。凑巧的是,老婆石玲主任在那时怀上了第一胎孩子。他既有压力也有动力。他在师傅的推荐下,参加了这个竞聘。
部门里有三个高级主任去参加了竞聘,既要笔试,也要面试,还有压力测试。当时大家的成绩都相差不大,陈喜稍微领先一些。公司说会综合考虑他们的情况,在几天后公布结果。
陈喜其实早在一年前,就已经达到了部门经理的晋升条件。他当时两次申请报备晋升,没想到他直接的上司资深主任戴峰拒绝签字,还美其名曰说:“你还是慢一些稳一些好,太快了到时候没站稳,又掉下来就不好了。可以多一点时间沉淀一下。”
陈喜也不好说什么,如果直接上司都不签字同意,部门经理也不能直接签字。陈喜虽然心里十分不爽,可是他也没办法。他心知肚明,这个戴峰是个小人,按照基本法利益,如果他晋升, 戴峰短期内很难补充这么多人力回来。陈喜辖下的团队人数在50人左右,戴峰的直辖的团队只有20多人。
陈喜这支团队的人业绩一向比较好。按照公司的基本法,如果他晋升了部门经理,戴峰就不能按照资深主任的资格,提陈喜团队每个人的管理提成了,而变成只提他们团队业绩的总的8%。这样他的管理提成至少减少了10%。
戴峰的小鸡肚肠,也激发了陈喜的斗志。他发誓要在一年内完成晋升部门经理。他再也不想屈居人下,为他人做衣裳了。没想到,才过了几个月,因为公司的没什么产品卖,还闹出了负面新闻,业务员一下子离职了近40%。
戴峰属于那种墙头草两边倒,当时的情形下,他跟着那群主任去了另一家公司。他走后,陈喜反而暗自庆幸,少了一个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