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吏部署衙。
尽管已是快到了下值的时辰,但吏部署衙的官厅中仍不时传来些许争执,引得偶尔路过的官吏下意识放慢脚步,以免惊动了官厅中的绯袍重臣们。
从天色大亮开始,除却辞官回乡的东阁大学士韩爌以及出缺的刑部尚书,余下的六部九卿均是齐聚于此,在吏部尚书周嘉谟的主持下进行廷议。
像往常一样,此时官厅的气氛仍是有些"剑拔弩张",各执一词的朝臣们面红耳赤,极力推荐自己心目中属意的人选。
或许是知晓东林"大势已去",次辅刘一璟显得十分豁达,不时便与身旁的首辅方从哲耳语几句,好似全然不受周遭环境的影响。
但在官厅右侧,同为东林出身的督查院左都御史张问达却显得"斗志昂扬",激昂的话语掷地有声。
"元辅,漕运总督位高权重,一举一动都将牵扯到数十万军民百姓的生计,非能臣难以坐镇。"
"南京户部右侍郎李养正曾奉命巡按两河,政绩卓越,实乃漕运总督的不二人选。"
因为日头偏西,人满为患的官厅中光线已是有些昏暗,当值的吏员们虽然及时点燃了宫灯,但却将众臣的神色映衬的愈发深邃。
"李养正.."
闻言,坐在首位的内阁首辅方从哲便下意识的眯起眼睛,于脑海中回忆起这位被张问达极力推荐的同僚,其余的朝臣们也大多露出了深思之色。
与前几次廷议中,被张问达举荐的"东林骨干"相比,这位官至南京户部侍郎的李养正立场还算中正,而且确实曾于万历年间奉命巡按两河,对于漕运政务多有了解。
后来这李养正还因为任上政绩斐然,被擢升为敛都御史,巡抚河南,成为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
"如若诸位大人没有异议,"半晌,在张问达有些惊喜的眼神中,首辅方从哲缓缓开口:"便暂且将李养正作为漕运总督的备选,并将其报予天子知晓,恭请圣裁。"
虽然曾把持漕运十余年之久的李三才已然伏诛,但运河延绵千里不绝,不知有多少官吏曾受过他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