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受灾面积1311万亩,其中无收342万亩,冲毁耕地112万亩,冲走粮食2.5亿千克。全省270条省道公路干线中,被冲毁断道阻车的就有109条、899处,占总数的40%;县道公路1471条中,被冲毁阻车308条、2270处,占总数的21%。
1982年8月,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发生洪水,花园口站洪峰流量立方米每秒。下游滩区除原阳、中牟、开封三处部分高滩外,其余全部被淹,共淹没滩区村庄1303个,耕地217.44万亩,倒塌房屋40.08万间,受灾人口93.27万。
黄河上游地区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兰州市河段及宁蒙河段的河套平原。由于上游地区暴雨少,洪水出现频率小,洪峰流量不大,加之过去这些地区人烟稀少,经济不发达,所以洪水灾害较下游为轻。黄河中游的龙门至潼关河段,两岸为黄土台原,有滩地100多万亩,洪水漫滩时成灾。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以后,渭河下游河道淤高,洪灾加重。
“1998年洪水”是全国性的灾难,因为长江最为严重又称1998年长江大水。
该年夏季,中国南方罕见的多雨。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根据长江宜昌水文站的观测资料,此次洪水期内最大洪峰流量是8月16日出现的63,600立方米每秒。遭受了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据初步统计为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直接经济损失1666亿元。
这次洪水暴露出许多水利工程质量低劣的“豆腐渣工程”,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围湖造田”等环境保护问题的讨论。同时,数十万计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参与抗洪抢险,抵御从上流直下的洪峰,守护江河堤坝,史称“九八抗洪”。
98年的长江洪水无疑在向人们示警: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危机四伏,它随时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巨大灾难。长江洪水过后,就发出严令禁止砍伐原始森林的决定。
我国是个洪灾多发国,且频率大,灾害严重,我国是洪水灾害频繁的国家。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155年间,大水灾就发生了1029次,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
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比之长江,在水害的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的年份有543年,达159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洪水波及范围西起孟津,北至天津,南抵江淮,泛区涉及黄淮海平原的冀、鲁、豫、皖、苏五省25万平方公里,1亿多人口。
相传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中国中原大地上发生过一次特别大的洪水。洪水淹没了土地,冲毁了庄稼,房屋倒塌,人死牲畜亡,到处是白茫茫的水波,活着的人纷纷跑到丘陵或山上去避难。这时有位治水的英雄叫大禹,传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他象征了中国人民战胜水害的顽强斗争精神。
远的不说,近百年的洪水也不少,有记录的如下:
1931年特大水灾入夏后,江淮流域大雨不止,长江、淮河、汉水、运河同时泛滥,有16个省受灾其中最严重的是安、江西、江苏、湖北、湖南五省,山东、河北、浙江次之。受灾人口达1亿人,死亡370万人。
1935年长江大水灾是年长江中游包括襄樊在内,多处城镇被淹。仅此一地淹死8万多人。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死于洪水的约有14万人。
1950年淮河水灾7月,由于河泥淤积,河床高涨,汛期期间,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江河漫滥,准北地区的灾情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长江、淮河水灾6、7月间,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而且集中,致使江河水位猛涨,财产损失100亿元以上。
1963年海河水灾8月上旬,河北、北京、天津连续七天降暴雨三次。死亡5640多人,受伤多人,受灾人口22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水库崩塌、桥梁被毁、京广线中断,天津告急。
1975年河南大水灾8月河南驻马店、许昌、南阳等地形成特大降雨,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1981年四川水灾死亡近千人(包括救灾牺牲的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