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古称晋阳。
因多出帝王,又被称为“龙城”。
大宋灭北汉,最惨烈的一战便是在晋阳城。北汉统治集团已分崩离析,官员贪生怕死,武将主张投降,有人甚至主动打开了城门。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北汉皇帝和文臣武将都投降了,城内居民却依然不肯归顺宋人。或许是百姓们与宋人的世仇,或许是身处边关千年来战争的洗礼,让太原城内的百姓铁骨铮铮,城破后依旧和宋军展开了残酷的巷战。
赵光义愤恨于城内百姓的死守,又厌恶龙脉的传说。
于是,破城之日,赵光义一声令下,“万炬皆发,宫寺民舍,一日俱尽”,拥有一千五百年辉煌历史的晋阳城,在熊熊烈火之中,化为满地灰烬。
城内虽被焚为焦土废墟,但城墙尚在,城楼也依然屹立不倒。
于是次年四月,赵光义又下令堵汾河之水,倒灌城垣,可怜古城晋阳本是夯土而建,在长时间的水淹浸泡之下,轰然崩塌倾颓。
至此,汉文帝潜龙之邸,大唐龙兴之地,煌煌重镇晋阳城,在反复破坏之下,彻底化为了汾河平原上一缕飘散的烟尘。
但晋阳城被废不过三年,北方辽国见此地人口内迁、军镇降格,势力薄弱,便频频由此突破,进而南侵中原。
北宋应接不暇,只得在晋阳以北三十里、汾河东岸择址重建城郭,这便是后世的太原城。
太原继承晋阳遗风,成为后来抵御契丹、女真南下的重要河东重镇,更是在“靖康之难”中,成为金兵南下时,最难啃的“硬骨头”,在那场耻辱的灭国战争中,为北宋王朝保留了唯一的血性和尊严。
当时
金兵十二万大军南下,分成东西两路进军。东路六万金兵顺利击溃大宋八十万禁军兵临开封城。
西路六万金兵却被拦在了太原城下。太原城内,以神箭王禀率领的三千胜捷军为主力,加上七千太原百姓,牢牢挡住了完颜粘罕、完颜银术可前进的步伐。
但开封的宋钦宗懦弱无能,为了让金人退兵,竟然下诏书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得到宋朝的割让诏书后,金军北归,粘罕让宋廷使者传达了割让诏书,但铁骨铮铮的太原城军民拒绝了这份屈辱的圣旨,仍与金军展开血战。
在金军层层封锁下,城内艰难地坚持了八个月,马匹已经吃完,士兵们只好烹煮弓弩皮甲以充饥,百姓则只能用糠秕和干草来果腹......
然而,太原城依旧拒绝了金人的劝降,半个多月后,苦苦支撑的太原城失陷。尽管大势已去,但王禀依旧带着疲惫不堪的士兵们与金军进行巷战。最终,王禀等人投河自尽,金人为了泄愤,将他们的尸体踏成肉泥。
破城后,金军展开屠杀,太原城内的百姓几乎无一幸免。
壮哉太原,勇哉边民!
所幸,“靖康耻”不会再发生。
不幸,太原城今日便面临破城之局。
神武军董平、苍狼军杨志率领七万大军围堵太原城,霹雳大炮摆开,攻城器械摆足,一副大干一场的模样。
之前面对田虎匪军,单骑冲阵,斩将夺旗的武状元徐徽言也蔫儿了。
“大人,非我不尽力,实在是梁山贼寇不讲规矩,一群武将围殴小将一人,我双拳难敌四手啊!”
徐徽言委屈的向太原城守陆登委屈的陈诉道。
其实要怪就得怪百胜将韩滔,韩滔参加过武举考试,后来凭着父辈祖荫成为了一方兵马都监。而他那一届的武状元,正是徐徽言。所以韩滔经常给徐徽言扬名。
宋朝武举三年一试,建国之初,每试取三十人授官;中期鼎盛时每试取一百人授官;到了徽宗朝因为武官满员,每试取十人授官。
韩滔能在上千武人之中取得前十名,已经相当了得;而徐徽言十七岁能在上千武人中取得第一,被评为武艺绝伦,更是人中翘楚。
只可惜后来只授官当了个牢头儿,消沉多年罢了。
董平、杨志等人都是家族荫官,没参加过武举,对徐徽言非常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