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年,李老将军没了,辽东乱成一团。
不仅仅文官与李家争利,还有贵妃借辽东争储。
之前山崎杀了兵部尚书,刑部尚书,锦衣卫统领,可这刚刚升任的兵部尚书,锦衣卫统领,很可能又和刘家搅在一起。
与此同时,刘家扯着福王的旗号,拉拢了大量军力。
吃空饷,倒卖军械给奴寇,聚敛钱财,收买更多人。
若不是山崎快刀斩乱麻,切断了辽东通路,军械会流向奴寇那边,钱财会流向刘家。
辽东会丢掉,刘家会编织一张更大的网,助福王夺位。
……
皇帝揣摩良久,决定答应山崎的要求,第二天颁布旨意。
天下承平,但辽东局势不稳,奴寇屡屡犯边,辽东战局有长期之势。
支援辽东的客军,异地作战,难以顾家。
调客军军户家眷入辽东,让士兵在为国作战之时,可以全了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的道义。
相关事宜,由辽东主导安排。
这事情表面上不痛不痒,与山崎无关,实际上是釜底抽薪。
将领们凭什么拿捏治下军户,还不就是军户的家人吗?
军户入辽东,一来充实辽东人力,应对与奴寇的战事。
二来这外部的将领们,短期内就没兵了,也就没有兴风作浪的能力了。
与此同时,文官方面也没办法反对这事。
而辽东主导,山崎就能把手伸出辽东,一面彻查倒卖军械的事情,一面梳理刘家势力,斩断刘家的黑手。
……
山崎得到圣旨的时候,山黛也带队来辽东了。
这是山氏的意思,既然山崎不能回家过年,那他们就过来。
事先用信鸽通过信,山崎也没意见。
奴寇冬天打不到伴山集,明雪的部落也被震摄了,暂时安全无忧。
只不过冬天的辽东,路不好走。
山氏一行走到年根上,才赶到辽阳。
山崎出城去接,继续住在亲戚家。
这次住的,倒是另有一番风味,毕竟如今是山崎掌管辽东。
山氏还带了话,沙河堡那边的亲戚,托她问问,能不能让南方的亲戚回来,最起码考个举人。
亲戚在那边虽然衣食无忧,但这科举根本沾不上,人家根本不搭理。
山崎让山氏回复他们,让他们别急,这几年必定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