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城的张氏粮铺,就显得中规中矩了,但也是因为坚持营生了下来,在镇雄县城的商圈内,也算是有名有姓的,为人所知了。
而常安县城的张氏粮铺,则成了常安县城商圈内的唯一。常安县城遭难之时,只有张氏粮铺坚持着,这本身就得到了常安县城百姓们的认可。
后来,贼人在常安县城大开劫事,是刘仁杰带人,把一部分的粮食抢了回来,并分给了常安县城的百姓们。如此的行为,使常安县城的百姓对张氏粮铺的认可。
以至于,沐阳府恢复安定之后,常定县城的百姓们,唯一认可了张氏粮铺。虽然常安县城的商圈尚未恢复过来,可是形势所见,未来常安县城的张氏粮铺,将是常安县城商圈内唯一的粮商,这是他们在乱局中,打下的江山。
临江县城的张氏粮铺,就没有那么好的位置了。
临江县城的商圈的发展,是经过了许多年的发展,商圈内的位置、关系已经固化。要不是因为官府斩断贼人的供给线,清理掉一批商人,张氏粮铺根本没有任何的机会,出现在临江县城的商圈内。
就算是偶然间的出现,别的商家,也会让它昙花一现。
临江码头的建成和民用,使临江县城的商圈,出现了一波高利时期。也正是那段时间的高利润时期,使临江县城的商圈固化起来。
而临江县城的商圈,之所以能固化,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明争暗斗。
起初,临江码头因水路的便利,成了一处能产生高利的场所。它之所以能成高利的场所,是因为,它改变附近地域的运输模式。
粮食能产生盈利,是由两方面产生的。一种是稀缺粮物上,因稀缺性有了更多附加价值,但稀缺粮物也有它自身的缺陷。那便是它的市场不大,它的受众空间有限,这就限制了高利润的上限。
另一种便是在运输上,产生盈利点。因为路途的原因,粮食在运送上,消耗了许多的人力和物力,这些消耗,必定会加在粮价上。还有路途上的风险,必然也会加到粮价上。
而临江码头民用以后,水路的运输,使人力物力可以得到节省,风险也得到降低。但是由于普通大众与商人有着巨大的信息差,粮价却未有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