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局势反转(二)

贼人举刀砍向他面前的官兵,而那官兵却不管不顾,对他进行反击,而后转向攻击旁边的贼人。只因他的刀,被另一名官兵挡住了,这就是战场上,战友之间的配合,一人负责抵挡,一人负责攻击。

这支官兵队伍,不仅配合默契,而且还会省力。能一刀砍倒对方的,绝不多砍第二刀,把第二刀留给了另一个贼人。

有许多未上过战场的人,第一次与人厮杀,大多都是胡砍乱刺,没一会,便没了力气。而这些老手,厮杀时知道省力,也知道蓄力,还能控制情绪。当一个队伍,如此的人多了,往往能改变战场的形势。

这支官兵队伍就是如此,由于他们的冲击,追击官兵而来的贼人一时间乱了阵脚,倒下了一些贼人,退散了一些贼人。

这让其他追击而来的贼人气势一变,激情少了许多,

或许是贼人的领头意识到官兵并不易于彻底打败,或许是贼人的目的已然达成,贼人们退回了常德县城内。

高坡上,刘仁杰与几个少年看到此,都知道,这场战斗就这么结束了。

“官兵的那支队伍真是勇猛,兵营被那么多贼人围着,他们还敢冲出来,杀散了不少贼人。”

“要不是那支队伍他勇猛,官兵就惨了,知道为何吗?”

几个少年都望着刘仁杰。

“当时,贼人刚追击而至,他们还没想到攻击官兵的兵营的办法,也还没完全集结好。这时候,想是官兵的指挥官看清了局势,下令那支队伍主动出击。那支队伍没有参与攻城战,他们的体力和配置还是健全的,而且他们是这路官兵里最强的队伍。也正是如此,这支队伍才能趁贼人未站稳脚跟之时,搅乱了局势。你们也看到,贼人退去了,要是没有这一支队伍强力的反击,追击而来的贼人会越聚越多。如此,便自然的形成了围困官兵兵营的势。这势一成,官兵就难受了,只能硬守着等增援来到才能脱困了。这个官兵的指挥官也是历害,这么短时间,能看清整个局势。”

就在刘仁杰考虑着,此时是回到南门外的高坡处看下那边的情形,还是继续待在此看看后续的情形时。

南门那边蹲守观察的运粮队队员有人来到,给刘仁杰带来了南门外的情形的消息。

“官兵败退了,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