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农家偏心奶奶11

“蒸?蒸多久何适?”口氏好奇的问。

“大概两三刻钟吧?”蒋薛氏不确定的说得道。

族长大手一挥,说:“这简单,多蒸几次试试,找出最佳时间就好了!”

“大妹子,棉花蒸了以后,该咋办?”村里一位年龄最大的老人问道。

蒋薛氏眨眨眼,不确定的说:“我也不知道啊,估计会变成一团吧?毕竟棉花很软的,蒸完了拿出来晾干,用,用,对了,用竹棍敲打敲打,应该会变蓬松吧?”

“对,我觉得就是这样!家里的麻放久了,拿出去晒晒,敲打一下,就会变得蓬松。”有一位老人跟着说。

“好了,这是新事物,大家回家都试试,多自己想办法,也多问问人!”一位族老大声吆喝着。

族长看着议论纷纷的村里人,咳嗽一声,说:“我再说一次,棒子,村里已经试过了,能吃,比杂粮好吃。记得保存好各家的种子,明年咱好好种,到时候,说不定县太爷会奖励咱们村里呢!”

“棉花也一样,用途你们试出来了,告诉族里,明年底一起上报。都管好自家人的嘴,可不要泄露了消息,不然,好处就会被别人抢走了。好了,都各回各家。”族长训诫完,转身回家了。

不到半个月,棉花的处理办法就被村里人研究了出来,还有人用棉花 试着纺线,纺出的线又细又白,很是匀称。

村里的妇人姑娘都乐坏了,棉花可比麻好纺线多了,相信织出的布也一定会更好。

蒋薛氏看着激动地仨儿媳和村里人,默默地笑了。

一直到九月底,棉花和棒子都采收完,家里的秋粮也都晒干晒透,交了田赋、丁税、户税、布税,又到了服徭役的时候了。

“娘,今年的徭役,是去采石场采石,活很累,也很危险。和往年一样,我们仨各十天吧,我先去,你看行吗?”喜来看了两个弟弟一眼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