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党锢列传(见解与大纲)

清正史编代 清正写史 1479 字 3个月前

《后汉书》党锢势力的兴衰录

1. 时代背景

东汉自光武帝建立起来,已有近两个世纪的历史了。东汉政权经历了从武帝到灵帝一系列君主的更替,整个王朝的兴衰起伏是波澜壮阔的。尤其是在灵帝晚年和献帝时期,朝廷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纷争和权力斗争。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可以用"党锢"二字来概括。

所谓"党锢",即是指朝廷内部形成了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和争斗。一方是以董卓为首的强势集团,他们依靠武力和暴力手段对朝野施加控制;另一方则是以诸葛亮、马岱等人为代表的正统势力,试图通过道德和法律的手段来加以约束。历史最终证明,后者虽然一度陷入被动,但最终还是战胜了前者,推动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党锢之争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最后又是如何走向终结的?我们一并为大家解析。

2. 党锢势力的形成

东汉王朝自光武帝建立以来,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一方面,汉室皇权的基础有所动摇,外戚和宗室势力抬头,朝中党争此起彼伏;另一方面,边疆又不断有胡人犯边骚扰,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农民和地方势力不断发生起义和叛乱。这种局面到了灵帝晚年达到了顶峰。

灵帝即位后,因心智不成熟加之身边近臣皆是些阿谀逢迎之辈,导致政治日益腐败,吏治每况愈下。尤其是太后王氏和外戚董卓操纵朝政,严重侵蚀了皇帝的权威。董卓本人更是丧失了统治的正统性,通过强军力量和暴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种情况下,两股势力自然就形成了对抗局面。一方是以董卓为首的外戚集团,他们依靠武力和暴力手段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另一方则是以诸葛亮、马岱等人为代表的正统派,他们试图以道德和法律的手段来制衡和约束董卓一派的暴行。

这就是所谓"党锢"的由来。它标志着东汉政治格局的一个重大转折,也奠定了此后东汉走向灭亡的关键。

3. 党锢势力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党锢之争也愈演愈烈。董卓一方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一度将朝廷掌控在手,甚至想要篡夺皇位。而诸葛亮、马岱一派则试图通过各种正当合法的方式来制衡董卓一派的暴行。这种僵持状态一直持续到献帝即位。

献帝即位后,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方面,董卓已经失去了当初的势力,对朝廷的控制力大为削弱;另一方面,诸葛亮、马岱等人也不再是孤立无援的状态,在朝廷内部已经拉拢到了一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