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京畿之地两千八百余里的延绥镇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经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诸县,乃是与蒙古人交战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
正德十三年,明武宗朱厚照曾亲自领兵至此,巡视延绥等陕北军镇的军备防务。
隆庆五年,明政府答应俺达“封我为王,永长北方”的请求,封他为顺义王,并且将延绥镇以北十里的红山作为\"互市\"的地点之一,允准河套蒙古来此互市。
七月的陕北异常闷热,纵然是常年生活于此的\"秦人\"也是叫苦不迭,一些有钱的员外老爷亦或者地主豪绅在这个时节,早已是前往别处避暑。
但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新上任不过四个月的延绥巡抚陈奇喻却是不顾头顶的烈阳,赤裸着胳膊,领着些许亲兵视察着城外的军营,颠覆了人们对于\"文官\"的印象。 老顽童的儿子有多难
不过一些熟知内情的本地人却是见怪不怪,冲着那道有些消瘦的身影摇了摇头,便是继续忙着自己手中的事物,没有将其放在心中。
约莫在三月中旬的时候,这位新任的延绥巡抚自京城而来,与其随行的还有一名自称为\"恭顺侯\"的勋贵。
这两位钦差一到,便是着手整顿城中的千户守备所,巡视城墙,这些都无可厚非,本就在情理之中,彼时的百姓们纷纷心中感叹,看样子这次是来了两位好官。
但好景不长,延绥镇这座才刚刚\"安静\"不久的九边重镇便是再度\"喧嚣起来\"。
或许是自持背景深厚,待到摸清了延绥镇的基本情况之后,巡抚大人和那位恭顺侯爷竟是在延绥镇搞起所谓的\"清屯充饷\"。
早在前些年的时候,彼时的陕西巡抚孙传庭便率先在西安府实行\"清屯充饷\",虽然也闹出了些许乱子,但因为背后由朝廷撑腰兼之有秦王府背书,倒也算是有惊无险。
与西安府相比,延绥镇的情况却是更为复杂,不仅直面蒙古,军中势力也是错综复杂。
或许是立功心切,恭顺侯吴汝胤竟是不顾延绥巡抚陈奇喻的劝阻,强行在军中追缴历年拖欠的皇粮,将被卫所将校侵占的田亩收回。
前任延绥总兵杜文焕在军中为官多年,势力深厚,这些拖欠的钱粮大多进了他的口袋,但其本人却是早已身首异处,这些钱粮自是无处去讨要。
可偏偏恭顺侯吴汝胤却是不管不顾,强行追缴,终于逼得军中将校哗变,险些生出\"兵变\"。
彼时的延绥巡抚因为巡视其余诸县,并未坐镇县城,故而未能及时出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