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历史上,赵毋恤用“唇亡齿寒”说服了魏驹和韩庚,明面上是魏氏、韩氏和智氏结盟,暗地里却是赵氏与魏氏、韩氏联合谋算智氏,并且最后成功地将极为强盛的智氏灭亡了。
智宵吸取了智瑶的教训,该坚持的利益丝毫不让,只是没有过分地去欺凌于谁。
这样一来,智氏虽然比在智瑶的统治下更为强大,但是其余家族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紧迫感,自然也就没有非要不计前嫌联合起来灭掉的迫切需要了。
原历史上的智瑶其实也不是完全为了自家而贪婪,好几次与赵氏、魏氏、韩氏商量封地归属,其实是因为先有吴国的威胁,后来越国灭掉吴国又继续威胁晋国的霸权,大多数是想连智氏一块拿出土地与人口归于晋公室,增强晋国的力量来应对外部威胁。
魏氏和韩氏迫于智氏的强大有答应智瑶的要求,倒是赵氏一次都没有答应,才让智氏与赵氏陷入绝对的恶劣。
“我不是智瑶,没有想要继续维护晋国的霸权。魏驹、韩庚和赵毋恤倒是原装,不同的历史让魏驹和韩庚有了改变,赵毋恤却是比原来更疯狂了。”
其实,智宵也是一直在防着赵氏联合魏氏、韩氏,从未有过放松警惕的一刻。
如果不是智宵要防着赵氏与魏氏、韩氏联合攻打智氏,不会在征战连连的情况下修筑“函谷关”这座关隘,极可能会像魏氏、韩氏那般优先来修筑新的都城。
因为智宵、魏驹、韩庚都成了诸侯的关系,日后很难随意见面,他们回到“新田”之后并没有离开。
在这一段时间里,三人的见面次数远比以前更加频繁,主要是赶紧确认三方在以后的相处模式,再来就是约定更多的合作。
化家为国之后三家应该怎么相处,早在之前就已经有过多次商讨,确认三晋对外步调协同,太核心的事情却是只谈了一点点。
三家确认化家为国之后以智氏为大哥,要不要上贡,或是小弟与大哥有什么义务或责任。这一系列就是核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