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不是还在对代国和中山国用兵吗?他们出征代国的军队数量较少,在中山国那边则是出动了七万五千的兵力。
整个赵氏才多少人口,动员起来的军队却是超过十五万以上,说明赵鞅与赵毋恤早就预料到危险,两个人一直坚持在进行经营,只是多少有些穷兵黩武的那味儿。
面临生死存亡的赵氏,再不想穷兵黩武都不成,不拼一把的话,剩下再多的东西,还不是成了胜利者的?与其留着便宜了敌人,赵毋恤宁愿亲手全部毁掉。
赵楷说道:“若是智宵为将,臣并无把握。”
赵毋恤默然。
不是他们胆子小,纯粹是智宵的太能打。
这么说吧?现存的当代权贵之中,以魏驹率军攻破的城池数量最多,只是魏氏攻城靠不计较伤亡代价进行蛮打,智宵率军攻破的城池是没有魏驹的多,问题在于智宵每次克城付出的伤亡代价都不高。
另外一个是什么?赵毋恤和赵楷都清楚一件事情,想对其余人玩半渡而击有成功的可能性,面对智宵则是一点成功的可能性都没有。
至于水攻之类?同样是那种情况,甚至有极大的可能被智宵抓住机会反制。
因此,无论赵毋恤还是赵楷都明白一点,晋军的主将要是换成智宵的话,他们只能依靠防御工事打呆仗,投机取巧对己方产生的风险更大!
“兄长已率众北向。”赵毋恤声音很低沉。
这一次换成了赵楷默然。
从赵伯鲁带着族众向北方而去,足见赵毋恤对于赵氏未来的悲观。
明知道打不过,为什么还要打?这个倒是跟赵毋恤的性格无关,纯粹就是赵氏的整体意志。
赵氏是晋国唯一一个覆灭又复立的卿位家族,因为有过成功的例子,使得他们相信即便再艰难总有一线生机,哪怕一时覆灭也不代表没有复起的可能。
赵伯鲁带往北方的人并不少,林林总总加起来约有四万人,其中包括赵氏核心族人的许多后代,并且随行的人有进行详细的划分,不缺懂得各种技术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