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战后处置才是关键

等于说,联军本来的二十多万大军,逃到“商丘”地界之后,数量不会超过九万。

已知的情况是,郑军的主力没有选择朝“商丘”的方向逃窜,他们直接选择回国,半数遭到了西部军的拦截,其中又逃走四成左右,成功逃回国的约在一万八千左右?

鲁军则是从国君到小兵,活着又没有失踪的人全部成了晋军的俘虏。

智宵只特地去见了子罕一面,其余身份足够高的战俘由韩不信或智申分别招待,俘虏到的各诸侯国战俘则是看押着向晋国本土转移。

一些账肯定要让智宵算一算,一算下来初步判断出尚有一战之力的联军中,大部分是逃得最快的吴军,占了约五万,剩下则是从战场逃回来以及本来就是驻防部队的宋军。

那些没有逃窜到“商丘”的联军,他们不一定就是被俘或战死,必然有成功躲藏起来的人,数量应该还不会少。

有一个事实是,成功躲藏起来的溃兵数量越多,后续对宋国造成的伤害一定更大。

那是溃兵没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少不得会去抢劫村落,怎么可能对宋国不会产生破坏呢?

晋国的两支大军在“商丘”外围会师,一场简短的军事会议过后,晋军围着“商丘”周边开始布置起来。

“割裂吴宋乃是我等必行之事。”魏驹非常赞同智宵的观点。

晋国不止很难远征去灭掉吴国再吞并,想一战灭掉宋国也属于不可能。

宋人说不定比吴人更加坚韧。这个是楚国一两百年的不断入侵将宋人给锻炼起来,一再历经过太多的风雨飘渺,增强了宋人性格里面的韧性,再艰难都想支持下去,不会轻易就放弃希望。

作为宋国都城的“商丘”占地面积比晋国都城“新田”还要广,尤其是城墙又高又厚,真想要进行攻克的话,城内守军数量足够多,且不是失去抵抗意志的话,进攻一方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伤亡代价才能拿下。

反正智宵决不会将智氏的兵力耗费在攻打“商丘”行动上,至于魏氏、韩氏对“商丘”有什么想法,其实对智氏根本不重要。

很现实的是智氏表现出对攻打“商丘”没有意愿之后,魏氏和韩氏一次也不再提攻城的事情,转而跟智申和智宵研究起了怎么敲诈宋国,再逼迫宋国与吴国决裂。

十五万晋军将“商丘”围了起来,晋军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军事行动,几次规模不大的试探性进攻之后,宋君栾派来了使节。

代表宋国而来的使节叫褚师。

在这个文武不分家的时代,只要是个贵族基本上都能文能武,作为使节的褚师进帐之后并没有被解除武装,气质方面则是文气更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