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这还用问的?

尽管秦国内部乱糟糟,智宵仍旧不敢奢望秦国上下脑子被门夹到,好好的屯驻重兵严守都城不干,傻到派出主力救援“秦②”。

那只是期盼有个万一罢了。

毕竟,任何的王朝末年,哪个朝廷不出妖孽?

越是到了王朝末期,不是某个群体简单的傻或聪明,纯粹就是大势进行裹挟,干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

目前,有一批暗中投靠智氏的秦国贵族在鼓噪出兵对“秦②”进行救援,以秦国暂时没有一言九鼎的人物存在,哪怕秦军主力不来,为了和稀泥也一定有秦军得到救援“秦②”的任务。

事情的进展也如智宵所料,轮到京畿圈遭受威胁的当下,秦国内部依旧无法放下矛盾,各个派别很清楚出兵援救“秦②”的风险,玩的是推动对方去当死鬼,互相争吵与角逐之后,一支为数七千左右的秦军出发了。

可以将得到救援“秦②”任务的这一批秦人视为内部斗争之下的失败者或牺牲品,有什么命运则看他们会有什么相关操作。

智宵的做法是一边调动兵力布置口袋,另一边派出叔仲武前往劝降。

“宗子,不降之人被杀,余下尽数改旗易帜。”叔仲武轻而易举地立下大功,整个人看上去显得容光焕发。

如果内部团结,整体氛围之下会让胆小鬼变成勇者,本来的勇者必然更加勇于奉献与牺牲。

换作面临外部威胁,内部仍旧争斗不息,更多的人只会想要自保,乃至于干脆投敌。

兵家在军事的角度上,将之称为士气。

社会学家会归纳统称为社会氛围。

说白了无非就是环境决定个体的思维,大多数人很难冲破逆境,只能是一种逆来顺受的认命;有决心又有能力冲破逆境的人,最低层次都会获得一个当代人杰的称号,做的事情能够影响百年以上则获得伟人称号。

必须了解到一点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想投降也要身份足够,比如贵族才有资格投降,小兵则是没有那个资格。

所以,秦军的流血事件发生在贵族与贵族之间,不愿意投降的贵族被杀,其余的贵族推举出代表投降,死的人并不多。

智宵让辅果去安抚那一批降军,随后将降军安排到靠近义渠人的势力范围驻防,压根没有打算将这一支降军用在攻打秦国上面。

直白点说,当代的人道德观大多很正,要是智宵敢逼迫刚刚投降的降军去攻打秦国,降军进行哗变的机率多达七成,因为各种负面精神而废掉的人可能高达九成。

从什么时候开始,刚刚投降的军队能毫无心理负担的屠杀曾经的同胞?那是到南宋时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