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智氏要造反!

其实,智宵的情况跟朱高炽(明仁宗)差不多。

身为一家之主的智申极少做出决策,家族事务几乎全部交由智宵处理。如果智氏是一个国家,智宵从接手大小事务开始算,时间已经有七八年。

明成祖虽然是皇帝,干的却是元帅的活,国家内政一直是身为太子的朱高炽在主持。

明仁宗的监国时长约二十年,登基只坐在皇帝位不足十月,可是身为储君期间并非完全没有权力的太子,战战兢兢处理国事的时间很长。

明宣宗在位十一年,以所有皇帝的平均在位时间不算短了。

明仁宗与明宣宗自然是没有干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后世的史学家却有一个评价,他俩先后被以朱程理学为核心的读书人忽悠,导致给明王朝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明宣宗其实有过抗争,使用的方式是推出宦官与文官对抗,奈何大业未成就给英年早逝了。

明王朝全面由文官把持却是到“叫门天子”朱祁镇将勋贵全部葬送到“土木堡之战”后,勋贵集团几乎被清空,文官势力全面抬头,武官逐渐沦为奴仆,诸夏大地又进入到“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的时代,读书人成功将明王朝复刻成赵宋天下的模样,乃至于变得更烂。

因此,智宵鄙视的王朝只有一个,既是从未完成大一统又软弱无能的赵宋,对于明王朝的厌恶是那些表面恪守尽责背后却厚颜无耻的读书人。

当然了,并非智宵认为武人就一定好。

唐王朝末期和五代十国年间,武将的暴虐已经展现无遗,才有了赵宋两个王朝的矫枉过正。

只能说,只有一方单独称雄,谁都不会比谁好到哪去。

身为领导者要做到的是文武平衡,万万不可使其中一方全面称雄。

从封建王朝的角度来说,文官全面抬头还能让王朝慢性死亡,一旦武将称雄势必其势更烈。

所以了,除却开国的皇帝之外,继任者都是选择让文官抬头。不是他们傻,相反显得很聪明,文官抬头只是让王朝进入缓慢死亡,武将得势压不住就有山崩地裂之危了。

至于皇帝玩文武平衡?数尽历朝历代,又有多少皇帝才能玩得转呢。

当然了,从上古到李唐,文武的区分其实不是那么大,讲究的是上马能统兵,下马能治国。

春秋时代的贵族比以后时代更加集文武于一身,他们既有征战的本能,还要掌握治理的知识,在家是治理方面内政的能手,出战则能征战四方。

如果春秋时代的贵族没有相关本领,家族早就失去爵位、封地,子嗣只能在后面成为“百家争鸣”的预备役选手了。

在临近冬季时分,赵鞅和魏侈一前一后回到都城。

又一年将要过去,智宵与季嬴的三书六礼已经走到了最后的几道程序,恰好赵鞅回到“新田”城中,后面的程序智宵不得不亲自出面。

今天,智宵就来到赵氏府宅。

来之前,智宵做了万般的准备,包括暗中布置整个家族进入到备战状态,还有千余武装分批乔装入城。

智宵带着两百余人进入赵氏府宅,赵氏府宅周的边又藏了千余武装。

为什么要这么干?主要原因是赵氏太喜欢玩“血色婚礼”那一套,智宵也承认自己怕死,怎么可能不做好万全的准备。

“翁人!”智宵在会客大厅看到了赵鞅以及包括赵毋恤在内的赵氏核心族人。

赵鞅先盯着智宵看了老一会,一点都看不出老丈人对女婿会有的情绪,有一会才开口说道:“府宅周围军队,乃是何意?”

这是智宵有意让赵氏察觉到府宅周边有智氏的军队。

毕竟,智宵才不会以自己为诱饵,犯险诱使赵氏动手。

赵氏察觉到的智氏部队只有藏起来的一半,哪怕这样都让赵氏众人极度不爽。

智宵笑着说道:“国中形势复杂,众位族人为宵安全计。”

呐呐呐,就明白说,怕赵氏搞出什么事情,摆明就是要防着。

智宵笑得更为灿烂,接着往下说道:“宵有万夫不当之勇,怎奈族人美意难拒。”

关于智宵武勇这一点,世人不曾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