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和韩氏选择互相联合一点都不出乎意料,原因在于合作对抗最强家族便是晋国卿位家族的一种惯例,不管是智氏或者哪一个卿位家族为最强,一定会遭到其余卿位家族的联合抗衡。
智宵知道这一点,反而认为魏氏和韩氏将事情摆在明面,才是一种正常。
要是魏氏、韩氏、赵氏明知道智氏为最强,他们却没有勾连或合作,事情反倒是显得不正常了。
“总体来说,我家与魏氏的大目标一致,互相之间肯定存在竞争,没有实现大目标之前不会展开生死较量。这一点其实就够了。”智宵明白什么叫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为了完成某一件大事,进行一些容忍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如果容不得任何的瑕疵,每一次看不惯都要火山爆发,哪来的能量炸一次大的?
真的那样,注定不会有合作者,他们要么是被扫平,不然就是他们联合将自己扫平,不会有第二种结果。
智氏已经将函谷关的主体修建完毕,即便是魏氏、韩氏、赵氏联合起来攻打智氏,智氏也能够确保函谷关以西不失。
以智氏当前的实力,哪怕魏氏、韩氏、赵氏联合攻打,智氏发起狠来谁都不会成为最后的赢家,以为取得内战的胜利者只会是给某个诸侯国做了嫁衣。
现阶段的智氏与魏氏根本没有必要分出生死,相反有一个大目标一致,韩氏或是赵氏想要联合魏氏灭掉智氏,没有十成十把握为前提,反而会让魏氏联合智氏将韩氏或赵氏给灭掉。
什么叫时势?就是有相同大目标之下一同的意愿,过程中产生的意外只会是插曲,不会对既定目标产生真正的动摇,更不会对结局有任何的改变。
说得更通透一些,谁都认为某个王朝必须覆灭,过程中的风云激荡都属于时势的一部分,无论谁获得最终胜利只是完成那个事实而已,能够是张三成为最终胜利者,也可以是李四获胜,王朝是一定会覆灭的。
魏氏和韩氏想对鲁国下手?
智宵问道:“可有赵氏?”
魏驹和韩庚对视了一眼,一致有摇头的动作。
他们其实到现在都还没有搞清楚一点,智氏为什么非要针对赵氏呢。
如果说是因为智跞在担任元戎期间被赵鞅欺负惨了,后面还不是智跞完成布局,在赵氏与范氏、中行氏的抗衡中使得智氏成为最终的获利一方。
智氏是胜利者,不会因为智跞与赵鞅的私人恩怨,不可能成为智氏认定赵氏为死敌的理由,相反应该是赵氏痛恨智氏才对。
智宵为什么会逮着赵氏不放?因为有历史教训啊!
魏氏和韩氏因为不知道内情,哪怕智宵愿意说,说出来还是不会让魏氏和韩氏相信,相反可能更加疑东疑西的。
长久以来,智宵很担忧出现那种“小势或可逆,大势不可改”的情况,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引得神经紧张。
智宵想了想,说道:“如此,我家可否加入其中?”
“这……”魏驹表现得比较抗拒。
韩庚表情不变,讲实话就是认为智氏加入到讨伐鲁国的队列也好。
魏驹抗拒的理由很简单,智氏已经在针对秦国,魏氏针对郑国失败导致需要有一个新的目标。
同时,魏氏意识到与智氏的差距,拉上赵氏一起会让智氏多想,拉上盟约中的韩氏则是有理由。
如果智氏也加入到讨伐鲁国的队列?魏氏会在讨伐鲁国中获利,智氏一定会获利,两个家族的差距就无法减小了。
比较要命的一点,魏氏已经拉上韩氏,有智宵主动提出要加入,让魏驹怎么拒绝?
魏驹一瞬间失语。
“三家为盟,一同行动亦可展示予诸侯。”韩庚还是比较倾向于拉智氏入伙的。
说到底,三个结盟的卿位家族以韩氏最为弱小,与其中的一家单独合作都怕吃亏,吃了亏又无法说理。
因为弱小而引进一个以上的合作者,出事了才可以借力打力,不对吗?
有些话,智宵不得不提前说。
智氏、魏氏和韩氏联合攻打鲁国没有难度,只是绝不可能将鲁国给一次打死,要不然就要天下震怖了。
鲁国真的不强,只不过鲁国的地位有点特殊,天下列国中只有楚国灭掉鲁国不会引起舆论喧哗,换作晋国、齐国或其余哪个诸侯去灭都会天下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