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内只有智氏的仆众在往来穿梭,也有固定待在一个位置侍奉客人的仆从;客人各自就坐,他们并不会站起来随意走动。
“明日谒见智氏之主?”卫蒯聩在问话的对象是端木赐。
端木赐苦笑说道:“臣多次谒见,未得接见。”
卫国已经正式召回卫蒯聩,使得这位流亡的储君能够正大光明地回到卫国。
卫蒯聩却没有马上回去卫国都城“濮阳(帝丘)”,出齐国就来到晋国,起先在“新田”各种活动,后来随同作为卫国代表的端木赐来到“智”城。
端木赐现在的身份有点小复杂,他是卫国的大夫,担任博文师(君主的学术顾问)一职,同时也获得了鲁国的官职,同样在鲁国出仕成为博文师。
恰恰就是博文师这种官职,没有明确的行政范围,才能够在不同国家担任。
小主,
端木赐很快就会在卫国和鲁国出任实职,成为首个在两国拥有实职的官员。
不出意外的话,不久后宋国也会聘任端木赐,到底是给一个虚衔,或是给一个实职,着实是不太好说了。
比较有可能的是,端木赐会同时在卫国、鲁国和宋国获得大夫的爵位,乃至于对外行使三个诸侯的邦交权,成为苏秦的老前辈。
端木赐成为苏秦的老前辈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端木赐还真就是首位代表多个诸侯国行事的人,并且以一人之身同时担任卫国和鲁国的执政,苏秦持六国相印是到战国时期的事情了。
卫蒯聩极其肯定地说道:“子贡再往求见,今次必得接见。”
端木赐听得一愣,要说什么的时候,一道清脆且悠长的钟声响起。
钟这种玩意,每一个权贵之家都有。
之所以有“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典故,特指范氏已经完蛋,连自家用来召集族人和家臣的钟都没有人看顾了。
事实上也是那样,一个家族的钟有人专门看顾,等外人可以随便动的那一天,除非是家族灭亡了。
钟声从它处传到大堂。
辅果从大门外走进来,走到主位的下方对众人行礼,邀请道:“礼仪已然就绪,请主位移步。”
小家族的加冠礼可以在大堂举行,大家族却是讲究了许多。
智宵的加冠仪式会在室外举行。
今天,智宵穿上了冕服,也就是诸侯穿的一套衣服。
众人来到室外的一处广场,到的时候能够看见智宵披头散发地屈膝跪坐在一张高台之上。
四周站立有智氏的黑甲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极其彰显智氏的武功。
有迎宾手持旗帜,他们亦是长相魁梧的伟丈夫,手中的气质在随风飘扬,发出猎猎作响。
还有另外一些人捧着礼器,他们看上去的年纪都不小,一副随时听候指令向前的样子。
“智氏并非提及由谁加冠?”韩不信曾经以为会是晋君午,后来确认不是。
难道儿子举行加冠礼,不是由父亲来进行加冠的吗?还真就不是。
智宵举行加冠礼,实际负责各种事项的人是辅果这位叔叔,名义上的总负责人则是智申这位父亲。
作为父亲,智申等一下会为智宵梳头束发,为智宵加冠的却不是智申了。
按照习俗,有人举行加冠礼,会特地邀请一位贵宾。这位贵宾属于指定,他将为加冠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
春秋战国时代的加冠礼还不是那么复杂,到了两汉的时期,前面的礼仪程序不变,多了一个展现射艺的环节;一直到两宋时期,射箭的环节被取消,改为朗诵经义的某一篇。
两汉是尚武的时代,周岁都有长辈拉着幼儿的手做出向四方射箭的礼仪环节,还是不分平民或权贵都有这套礼仪。而这套礼仪从西汉开始,一直流传到五代十国,一样是到北宋时期断绝了。
观礼众人看着智申为智宵梳头束发,类似的流程在每一个家族的加冠礼都能够看到,他们好奇的是由谁来给智宵加冠。
束发完毕的智宵仍旧保持屈膝跪坐的姿势,只是身躯转向了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