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获利颇丰

智宵率领下军与新军尾随白公胜南下,一直将双方的间隔控制在五公里左右。

他们在“新郑”取得胜利,缴获了楚军丢弃的大量物资,仅仅粮秣便超过十万石,各类晋军可以使用的兵器三万余。

楚军的弓多为竹弓,箭也以竹杆居多,讲道理晋军根本不会去使用。

弓的射程看弓臂,弓臂越长射程也就越长,但是竹弓无法与木弓提供的张力相比。

竹弓再加上竹箭杆,讲实话超过五十米对没有着甲的士兵杀伤力都有限,原因是射出去的箭矢超过五十米就会有些飘忽,到五十米外动能也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

楚国当然知道竹弓和竹箭杆与其它种类相比较会显得弱势,问题在于有心更改但被腐朽制度拖累,地方贵族压根舍不得投入。

制作一张弓需要很多工序,并不是砍根木材就算完事,光是一道浸泡弓臂的程序就要耗时三个月以上。

合格线以上的箭矢,价格历来都不便宜!

以当前的物价来说,一柄戈的价格约十五枚钱币,一枚钱币可以采购五支箭。

到了汉朝的时代,一支箭的价格约三十文,一把普通的剑价格五百文;宋朝一支箭的价格干脆飙升到七十四文,一把普通的刀应该不会超过一贯(千文)。

相对于近战兵器来说,射出去的箭矢其实大多成了一次用品,即便进行回收,大部分箭矢的箭杆其实已经不可再次使用,只能重新制造箭杆再装上回收的箭镞。

通常一场交战打下来,射出去的箭矢少说也是数千、过万,多的则是数万、十万以上,简直就跟在撒币似得。

至于游牧族裔的箭矢?他们多使用骨箭镞、石箭镞,或是干脆没有箭镞,箭杆也是尽量削得笔直一些,跟诸夏的箭矢不在同一个等级。

另外,游牧族裔真不是各种影视作品里面那样人人善射,如同农耕族裔多会耕田那般,游牧族裔多数擅长的是放牧。

游牧族裔真的人人善射,不至于数十万人才出现个位数的射雕手了。

特别提到远程武器的原因,有楚军大批舍弃竹弓和竹箭,再来便是韩庚不久前正式宣布,韩氏不再把控远程专精。

这是魏氏宣布放弃甲胄市场之后,智氏表态开放纺织市场,韩氏不得不跟上。

随同一起宣布开放市场的还有赵氏。

每一个卿位家族都向对方开放市场,变成了比拼技术,会不会打价格战来抢夺市场之类,暂时不太好说。

南下的晋军没有一直尾随白公胜这支败军。

智宵要的是让楚军败兵一直承受精神压力,搞得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思考,算是帮白公胜一把。

晋军追击到原陈国地界,智宵划定好了各自的活动区域,大军以“旅”为单位散开,针对楚国的洗劫和掳掠开始了。

白公胜带上三万余乱军直奔楚国都城“郢”而去。

一直在关注楚国动向的智宵在进入陈地的八天后得知,楚国令尹子西统率五万余部队北上。

随后,子西所部在“方城”东北方向遭遇白公胜所部,双方在相遇的第三天开打,结果是子西所部兵败退回“方城”的后方,白公胜率军拐向原蔡国的地盘。

白公胜进入蔡地并未停留,再次进入唐地,短暂的休整之后,继续向“郢”进发。

“公子胜一路并无遭遇封君拦截,乃有封君携私军加入。”

“楚国今次内乱,看似扑朔迷离,不知当是何等走向。”

“我等洗劫陈地,子西担忧‘方城’得失,并未率军追击公子胜。”

智宵在做简单的时政通报。

陈国灭亡的时间仅五年不到,陈人还未对楚国产生归属感,将他们掳到晋国,无非就是换个服务对象,不会让陈人产生额外的仇恨。

智宵率军进入陈地,另一个用意就是牵制楚国,不使楚国能够全力平叛。

如果楚国对他们这一支晋军采取无视态度?智宵就要越过“方城”继续洗劫,乃至于兵逼楚国都城“郢”了。

所以,先知先觉的智宵先创造出时势,再就时势的发展在狠狠地打击楚国,占到实际便宜的同时,达到了削弱楚国的这个目标。

“我闻孙武率军已达‘武城’,大有进逼再次攻打楚都之意?”魏驹问道。

吴国这一次也出兵进犯楚国,主将还是名声赫赫的孙武。

自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国连续击败楚国,楚国的半壁江山一度沦陷,至今还有很多疆域是敌占区。

孙武这一次西向,抵达了吴军占领的最西边,驻扎在了赵文子(赵武)筑造的城池。

那一座“武城”是在第一次“弭兵会盟”前由赵武督造,本来就是作为驻军的要塞,因而称为“武城”这个名字。当时是智罃作为晋军主将率军南下支援陈国,赵武时任新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