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现代的玩法:各种莫名其妙的通稿一大堆,自媒体各种吹或黑,吹属于尬吹,黑能够黑红,量身设计再对号入座打造各种“流量”。
智宵那不叫吹,完全就是在讲述事实。
他十一岁出道,至今从未有过败绩。
打赢白公胜统率的楚军?这已经是智宵第二次取得该成就了。
所以,智宵是在向魏驹喊话:别纠结,也不要懊恼,白公胜面对魏侈还能坚持,碰上我不敢继续打,真心挺正常的。
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有许多例子。
之前已经发生过的例子就有范鞅能率军殴打任何人统率的齐军,结果司马穰苴担任齐军主将吓得晋军不战撤离。
再往后的例子更多,对历史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卫青没有崛起前,汉帝国面对匈奴采取守势,等待卫青为汉军主将开始对匈奴展开反攻;霍去病横空出世,更是打得匈奴只能唱“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悲戚歌谣,玩了一手武将巅峰的“封狼居胥”壮举。
难道是汉帝国不想反击匈奴吗?肯定不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主要是汉帝国面对匈奴采取守势的时间长达四五十年,将军们平时研究的就是怎么防守,汉武帝手里没有用来担当反攻角色的将军。
当时,最为出名的两位将军,也就是李广和程不识,他们不是没有主动出击过,李广主动出击不是战败被俘就是迷路,程不识多次出击的战果寥寥,怎么就轮到卫青和霍去病取得那等战绩。说白了不就是思维和能力限制了可取得的战绩高度吗?
而卫青和霍去病能够对历史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不止是他们作为汉帝国的统帅取得骄人战绩,其实在于给与后代留下“哦!原来深入草原与荒漠犁庭扫穴可以办到?前人能够做到,我也一定可以”的信念,激励了无数的英雄豪杰追寻两人的步伐。
智宵命人安排酒宴,自己却是出了中军大帐。
“宋君、郑君与卫国执政何在?”智宵问道。
豫让刚要答话,看到魏驹、韩庚和赵毋恤追了上来。
“下军将。”魏驹脚步比较快,离得近了问道:“往见列国之君?”
智宵眉头一挑,应道:“正是。”
战事打完了,不代表一应杂事不需要处理。
宋军、郑军、卫军全程参与了这一场战役,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总不能打赢了晋国这边连搭理都不搭理吧?
分润战利品给宋国、郑国或卫国?
首先要了解春秋的邦交规则,受到召唤的小弟无权分润老大的战利品,他们只配全程付出。
所以,晋军主将哪怕愿意酬谢参战的诸侯军队,不应该拿属于全军的战利品分润,做法应该是拿出本该属于自己那一份去分润,不能夺了晋国其余参战家族应该分配到的战利品。
魏驹勉强地笑了笑,低声问道:“郑君可否由驹往见?”
韩庚紧随其后,问道:“卫卿可由庚往见?”
看赵毋恤站在韩庚身侧,一定是要在见卫国执政的时候插一脚。
之前不是宋国牵头,要说和魏氏与郑国吗?他们还没有最终谈完,仍旧处在讨价还价的阶段。
智氏已经明确表态会放弃庇护卫国,名声极差的阳虎被派去“濮阳”处理相关事宜。
韩氏对入侵卫国显得很迫切,他们早就进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拖一天就是多损耗一天的资源,精神绷得太久也容易神经衰弱,肯定会表现得急不可耐。
至于赵毋恤为什么紧跟韩庚身侧?赵氏与韩氏之前有所约定,不等于韩氏跟智氏结盟就要立刻抛弃赵氏,完全可以是一码事各归一码事。
另外,智氏当前没有正式与赵氏彻底撕破脸,与韩氏虽然是盟友的关系,只是不能像曾经的郤氏那般霸道到人嫌狗弃,再将自己和盟友的路给完全堵死了。
韩氏愿意履行与赵氏的承诺,纯粹是带着赵氏玩,再从攻卫的自家所得中拿出来跟赵氏分润。
所以,赵氏哪怕参与攻卫,他们与韩氏是一伙。
智氏与魏氏、韩氏一伙,由魏氏和韩氏负责攻打卫国,智氏不再庇护卫国而获利四成人口。
智宵同意了魏驹和韩庚的请求。
赵毋恤本来走了,没有一小会返转回来:“下军将请留步。”
智宵都已经进入宋军的营寨,正在往宋君栾的大帐走,听到喊声停下脚步,转身看向追上来的赵毋恤,问道:“新军佐有甚急事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