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认为自己就是行,可以上,通常还真就上不动,只能过过嘴瘾。
智宵属于有能力有有实力的哪一种人,确确实实能够起到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魏侈会说是在为晋国而战,还是帮魏氏的忙?
现在不流行道德绑架,相反追求的是规则,也即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智宵愿意帮魏氏的话,魏氏能够给出什么作为报答?
“乃是相助于我(魏氏)。”魏侈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若智氏售甲,我(魏氏)不再干涉;下军将亦可提出它处所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原有的默契中,晋国的其余卿位家族不能涉及甲胄贩售市场,尤其是不能将生意做得太大,要不然就是等同对魏氏宣战。
类似的情况有许多,比如其他家族不会侵占智氏的布匹市场,不会抢夺赵氏的牧畜贩售市场,也不会挑战韩氏在远程兵器的研发领域。
因为有那种潜规则的关系,哪怕智宵懂得制作弩,仅仅是少量制造出了一些,没有大肆列装智氏的私军。
智氏在甲胄和兵器的技术已经领先当代,仅仅是研究出合格的铁这一点,甲胄和武器的制造成本就大大降低,想争夺魏氏市场的难度只是铺设相关渠道罢了。
现在魏侈允许智氏加入甲胄贩售领域,诚意方面足够吗?就打破惯例这一点,其实已经显示出非凡的诚意了。
智宵对抢夺属于魏氏的市场欲望不大。
目前智氏的产能就那样,自己的家族尚且无法完成换装,该有的储备量也严重不足,哪来多余的甲胄或武器铺设在市场上?
最重要的一点,智氏每天出产的布匹就是最硬的流通货币,怎么都不可能缺钱,赚贩售甲胄的财帛对智氏可有可无。
因为智氏在甲胄和武器上的先进,弥补了智氏私军战斗力的不足,再有不缺钱为前提,智氏大量对外贩售领先当代的甲胄和武器,真就显得有点多余且自找麻烦了。
当然了,不想获得市场入场券,并不等于智宵要拒绝魏侈的提议,只是需要让魏氏明白智氏对进入甲胄和武器市场的意愿不大。
“所产之甲、兵(武器),我家仍缺,不至大批贩售。”智宵说着停顿下来,与魏侈形成目光对视,继续往下说道:“相较他家而言,你我皆非欠缺财帛之家,所缺之物唯粮罢了。”
以市场价而言,一套普通的皮甲,以钱币最为单位,价值约在一千五百钱左右。
当代的金属货币比较杂,大多是铲币和贝币,少量的刀币,使用圆形金属币的只有燕国。
而不管是铲币或贝币、刀币、圆币,其实比日后的“孔方兄”重量更足,含铜量方面也绝对更纯。
只不过,大多数家族交易其实并不使用金属货币,采取的是以物易物的方式。
讲一句很真实的话,春秋到战国时代真正的硬通货是布匹和粮食,金属货币的地位只能说是布匹或粮食的替代品。
一石粮食价值多少金属货币呢?一石小麦的价格约是七十个金属货币。
那么,最为普通的一套皮甲,其实就是价值三十石小麦。而春秋时代一石约为现代的一百二十斤,等于现代的三千六百斤小麦才能买到一套普通的皮甲。
所以,知道为什么穿木甲的士兵那么多了吗?因为不是谁都能穿得起皮甲,更不用说更贵的青铜甲了。
以成本而论,智氏一套普通的铁甲,含对矿石的开采与冶炼、锻打,再到使用其它材料加工为成品,成本约在六百钱左右。
智氏在对内部贩售的时候,价格定在两千两百钱;对外贩售则是定价为三千五百钱。
内外有别,智氏那么定价无可或非,并且是外人想买难以买到的情况。
普通的铁甲就那个价钱,越好的甲胄价格肯定更高。
不过,智氏一般是拿模样好看且防御力高的甲胄当礼物送人,并不向外贩售。
至今为止,其他家族得到智氏赠送甲胄的人,仅有晋君午和赵鞅、韩不信、魏侈、魏驹、韩庚、赵毋恤。
智氏对外贩售的甲胄数量不会超过三千套,各类兵器不超过两万五千,其中的多数被齐国田氏买去了。
魏侈深深皱眉了。
开放市场在智氏看来无关紧要?
智宵特别提到采购粮食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