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当下兵力多寡?”
“回下军将,应有十余万之数。”
那么就是说,楚国增兵了。
智宵等人靠近几方营寨约七里的时候,有一支队伍迎了上来,看旗号是属于魏氏。
没有多久之后,魏驹出现在了智宵的面前。
魏驹离得很远的时候就在“哈哈”作笑,离得近了抢先开口,行礼说道:“听闻宵南来,驹特来相见。”
智宵主动下车,回礼应道:“时久未见,驹更添英武啊!”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智宵觉得魏驹成熟了很多。
这种成熟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长相上的成熟,属于一种气质上的转变。
小主,
说起来也对,魏驹单独统兵入侵了郑国快两年的时间,遭遇到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少,肯定要比两年前变得更加成熟。
本来吧,智宵到了之后应该先去见智申,随后见一见魏侈,由于魏驹主动来迎接,情况就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魏驹刻意来迎,指定不是因为交情那么简单。
果然,魏驹稍微闲扯了几句,问道:“宵往‘濮阳’一行,卫国君臣是否有所哀求?”
智宵眉头一挑,说道:“如此说来,驹已知韩氏异动。”
同处一个诸侯国,几个卿位家族平时没少关注对方,察觉到异动再深究,很容易就有依据做出相关判断。
所以,各国或许有互相偷袭成功的可能性,晋国的几个卿位家族想偷袭对方的难度太大了。
“你(智氏)我(魏氏)皆有所获,韩氏、赵氏岂会坐视?”魏驹挤了挤眼睛,揶揄地问道:“你何时与季成婚?”
问的不是成婚,指的是哪怕智宵跟季嬴完婚,智氏与赵氏会不会放弃互相之间的敌意。
智宵皱眉了。
别说内战之前的恩怨纠葛,仅是内战之后智氏抢了赵氏不少封地和人口,哪怕智氏愿意将封地和人口归还赵氏,双方也不可能有多大的信任感。
这种互不信任不单单会出现在智氏和赵氏之间,哪怕其中两个家族结盟,一样不可能完全信任对方。
两百多年来,晋国的卿位家族玩分分合合的次数太多,上一刻好得像粘在一起的蜜汁,下一秒也许就在互相攻杀。
时间走到当下的阶段,有的只会因为利益相合,再因为利益而分道扬镳,要合要战只跟利益有关,很难因为个人的感情而去左右局势了。
智氏和魏氏当前为什么合作比对抗更多?纯粹因为双方有共同的大目标,愿意在一些小利上互相迁就而已。
如果智氏或魏氏放弃实现那个大目标,或者大目标被完成之后,双方的相处方式绝对立刻发生改变。
“以你之见,两家所为之事,韩氏不可或缺。”魏驹在提醒智宵为了大目标,智氏不要再继续庇护卫国了。
为什么智氏和魏氏想分裂晋国缺不了韩氏?
若智氏和魏氏只是想分裂晋国,自然不需要韩氏。
问题在于韩氏跟周王室的关系,他们比任何家族都能更轻易贿赂周天子。
没有得到周天子的赐爵,智氏和魏氏分裂晋国就是乱臣贼子,有诸侯牵头就是一个天下共击之的局面。
得到周天子的赐爵,哪怕只是一个子爵,智氏和魏氏就等于得到认证,有建立属于自己诸侯国的资格了。
说白了就是,公、侯、伯、子、男有建国的资格,到了大夫爵或以下却是没有。
大夫爵或士是诸侯用来赏赐下臣,能够拥有的只是采邑级别的封地。
公、侯、伯、子、男能够光明正大拥有自己的封国。
智宵皱着眉头说道:“卫君取来山川舆图与户册,任我予取予夺。”
魏驹立刻瞪大了眼睛,再眨巴眨巴眼睛,一时间给整得失语了。
发生这种事情?不管形势是个什么样,无论卫国被逼到哪种程度,传出去会让智氏很有面子。
说通透一些,卫国就是信任智氏,相信智氏拿了好处一定会履行诺言。
逼卫国做出那种选择的势力,肯定要落得一个欺人太甚的名声,同时让列国产生巨大的反感与心生警惕。
智宵苦笑说道:“卫君此举,惊得宵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