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肆讲学?”冉有先是有些懵,随后感到震惊。
用到“广肆”这个词,代表的不是每一个家族搞私塾,用来教导家族内的成员。
冉有其实能够察觉到智氏在扩张之后,出现了极度缺乏各领域管理者的现象,以至于做出了饥不择食的行为,任用了大批新迁徙过来的移民当皂和胥。
那些被提拔起来当小吏的人,他们并非普通黎庶,用更后面的说法,算是“寒门”的类型。
普通黎庶就是一无所有,包括没有掌握知识,没有作为管理者需要的才能。
既然没有任何的知识储备,最起码的记录文牍和阅读行政文书都办不到,怎么来当一名管理者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缺什么就补什么的真理之下,冉有能够理解智宵对有用之人的需求,本身也提出过请求,希望智宵能够从其它地方调来更多的小吏,着实没有想到智宵要的是在新移民里挑人进行培训。
这个属于冉有理解错了。
智宵哪怕是想挑人培训,挑的也只会是老班底,才不会从新移民里面挑人。
人有分亲疏远近,任用更熟悉的人属于理所当然。
说难听点,在用人这一方面,用平庸的熟人,属于互相熟悉;有个陌生人确实很有才,关键在于互相之间没有接触过,对陌生人完全不了解,用起来肯定存在顾虑啊。
智宵放着在智氏治下生活了几代的人不培养,去培养刚到智氏治下生活的人,脑袋指定是有点病。
换作新移民中出现人才,知道之后去进行吸收以及任用,倒是一点毛病都没有,就是一定会让老人感到不爽。
智宵讲过自己的想法阐述了一下。
既然智氏要长期栖息秦地,以后的发展重心也是在秦地,规划出一个用来教书育人的基地,是不是没有什么毛病,甚至可以说是高瞻远瞩的一项事先规划?
而智宵第一批教导的人,选择的就是在智氏治下生活了几代那一批人的后裔,优先的肯定是大夫爵的子嗣,“士”与“徒”阶层则在次级梯次。
那么,阶级本身就已经僵化,智宵为什么不选择黎庶阶层来教育,岂不是让阶级变得更为固定,底层的上进通道会被堵死?
之所以说会被堵死,根本原因在于岗位真的就那么多,一个人占了坑就会少一个坑,既得利益群体也必然会去堵死更底层的人的上进通道。
问题在于智宵现在不能缺了基本盘的支持,敢绕过大夫爵、“士”和“徒”去培养普通黎庶的子嗣,完全就是在制造矛盾,极有可能被大夫爵、“士”和“徒”所抛弃。
这种问题也是历代统治者面临的麻烦,很清楚某个阶层已经尾大不掉,想培养出新一批的人,必然会遭到既得利益集团抗击乃至于抛弃。甚至新培养出的那些人,他们要么投向老牌利益既得者,要么就是小猪崽自己变成了恶虎。
智宵是带着前世的知识穿越而来,后面又历经了两次重生,怎么会不知道权力的甘美。
同一个人,一旦掌握了权力,跟没有掌权之前,再不愿意承认或进行否认,打从事实上就会变成完全不同的两种人!
屠龙勇士变成新的恶龙,一定会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智宵更加清楚一点,任何的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社会的进化讲究的是因势利导以及应时、应势、应变,步子太大绝对会扯到蛋。
事实上,智宵保证所有阶级的上进通道不被堵死才是正确做法,不是一下子舍弃原有既得利益者,不顾后果地丢掉自己的基本盘。
“立都于泾水之边,学堂自是社于都城之内,它处之人可来求学。”冉有心情还是非常激动的。
冉有的激动不在于智氏想要广开民智,想到的是智氏这么干给了孔门之儒天大的机会。
智氏很强大,比许多诸侯国都要强大。
强大的智氏拥有谁都羡慕的资源,一旦某个学说能在智氏内部开花,可以成为智氏的主流,再向其它势力进行辐射绝对更加事半功倍。
智宵看到冉有的情绪变得非常激动,心里的警铃立刻狂响了!
孔门之儒恐怖的地方在哪?不是他们的学问有多好,在于报团取暖已经成为常态,并且极其擅长融汇其它学说。
智宵要的是自己创立学说,可不是想要推广儒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