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事态越加扑朔离迷

关于楚国出兵的消息已经传过来。

听闻楚国动员了十万大军,集合地点放在“方城”那边。

楚国选出的将领是公子胜,他有一个号叫白公,世人称呼为白公胜。

这位白公胜便是楚国上一任储君熊健的儿子,他认为父亲在郑国被冤杀,一直想向郑国报仇。

白公胜先辗转去了宋国,后来在吴国出仕,更后来被楚国令尹子西劝回楚国。

子西答应会帮白公胜报父仇。

小主,

只是在白公胜回国后,子西却提出与郑国修好的国策。

以为遭到欺骗的白公胜感到异常恼怒,与子西的关系变得极为恶劣。

令人搞不懂的是,楚国这一次进行选将,子西向楚君轸推荐白公胜为将。

智宵得知准备北上的楚军在“方城”区域集结,又得知楚军主将是白公胜,怎么都觉得楚国令尹子西这一次要玩砸了。

那个“方城”并不是一座城池,它其实是一道长达两百公里以上的城墙。这种建筑其实就是长城,方城是楚人的叫法。

楚国的“方城”在晋国的正南方,位于郑国的西南边。

晋国靠近楚国“方城”的区域合并为“三戎之地”,以前栖息在该地的有三个游牧部落联盟,他们叫陆浑之戎、伊洛之戎和蛮氏,先后被楚国以及晋国灭亡,最终超过十分之八的地盘落在晋国口袋里。

而“三戎之地”在更后面有了新名字,取“商於之地”这个名称,后来成为商鞅的封地。

商鞅之所以叫商鞅,前缀的“商”便是指封地,以封地位氏,成为秦国的封君之一。

更早之前的商鞅叫卫鞅,他是卫国的公族,理所应当以“卫”为氏,后面更换前缀为“商”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楚国的大军集结点选在“方城”这个位置,肯定是想从“三戎之地”向北进军,打从事实上来看安排很对,只是主将启用了白公胜这位与郑国有深仇大恨的人选,大军集结地点又是在郑国的边上,后面的事情会怎么发展就充满未知数了。

智宵将已经获知的最新情报讲出来。

“如此说来,其间变数极大!”范蠡指的是白公胜有极大可能性安耐不住,不率军支援秦国,挥师直接攻打郑国。

楚国贵族谁不知道白公胜的立志是什么?

范蠡其实就是楚国贵族的出身,有去过吴国寻求出仕机会,后来才到的越国。

在白公胜出仕吴国之前,便是得到吴国先君阖闾的承诺,说是有一天会借兵给白公胜攻打郑国报仇。

吴国先君阖闾的承诺可不可信另外说,后面白公胜就参与了吴国与楚国的交战,统率吴军的白公胜打楚军可没有半点留情。

正是白公胜统率吴军将与之交战的楚军打得很惨,楚国令尹子西一方面认为国之遗族为敌国效力不好听,同时也很打击到楚人的士气,才有了子西换着花样劝白公胜归国的一系列事情。

智宵需要思考的是楚君轸和令尹子西出于什么考虑。

楚国两位能够做出最终决策的人明知道白公胜恨极了郑国,他们还要选择以白公胜为北上楚军的主将,肯定不是一时间脑子糊涂,背后一定有相关的考虑。

“楚国想攻占蛮氏被我坏了事。”

“一再遭遇挫败的楚国为了恢复元气,不顾世人侧目吞并陈国,又尝试吞并蔡国无果。”

“只是吞并一个陈国根本无法让楚国恢复多少元气,无法在蛮氏获取收获,一定要寻觅新的目标。”

“救援秦国当然是楚国应该做的事情,他们很清楚秦国的存在能够威胁到晋国,使得晋国每每想做什么都要留下余力防备秦国。”

“可是楚国救援秦国固然在战略上有利,有问题的在于救援秦国只有损耗没有收获……”

智宵一阵思考下来,觉得自己猜测出楚君轸和令尹子西真正的意图了。

丝毫没有开玩笑的讲,仅以目前为止的大多数战略家出身于晋国,其余列国真的非常少有。

楚国的国祚历史很悠久,春秋早期和中期出过不少战略家,从春秋晚期到战国阶段却极少出现战略家。

智宵一脸诡异地说道:“魏氏要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