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种环境,有夫妻夜里办事,叫声大一点都能够引得邻居躁动,成家的夫妻自然随之效仿,没有成家的小伙子或大姑娘可就要难受了。
现在的大多数人只有名,只不过这种名更趋于昵称,也就是一些小外号之类。
拥有姓的人,他们只要能够活着,再落魄也比普通黎庶过得多好。
至于氏?哪怕将氏最大的附加值,比如封地或是官职给丢掉,起码名下多多少少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产,日子过得好不好要跟同为有氏的人相比,非要跟普通黎庶比就是欺负人。
尤没有跟镯告别,几个邻居凑在一起向着村里广场而去。
每家每户都能看到躲在屋内的身影,她们抿着嘴唇看自己的丈夫远去,直至丈夫的身影消失再回到卧室盯着婴儿或两三岁大的孩子发呆。
因为“承包制”的实施,只要实施“承包制”的家族都迎来婴儿潮。
那是因为需要搭伙过日子的人变多,会出现同性抱团的现象,更多则是男女结合。
新结合的男女多了,进行天理人伦不是应该的事情吗?产生婴儿潮也就变得理所当然,只是因为缺乏接生婆以及卫生条件不佳的关系,产生的事故也多。
在这个年代,生孩子的风险远比想象中更大,孩子生下来想健康长大成人就是一个优劣淘汰的过程,能够从诞生到成人又有子嗣,其实已经算是在物竞天择中获得了成功,留下了自己的基因。
尤来到广场的时候,有人更早就已经抵达。
现场不止有应征者提前来报到,村里的“皂”、“胥”和“徒”其实才是最早过来的人。
台子之下堆着大量折叠好的战袍,它们就是“皂”、“胥”和“徒”的劳动成果,等一下会分发给应征者,一人可以获得两套。
分发武器了,还给分配战袍?其实这个在智氏独一份。
如魏氏、韩氏、赵氏或其他列国的家族,他们有能力做到也不会分发。
智氏的祖传家业就是纺织,真不会缺了布料,愿意无偿分发战袍是一种大方的行为。
小主,
其他能够做到的家族不做,讲道理并不显得过份。
毕竟,有东西愿不愿意拿出来无偿给予,东西属于自己为前提,为什么要说过份?
智氏这边在成为“羡”之后,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得到过两套战袍,平时并不进行穿戴,集结训练的时候才给穿上。
现在又得了两套?多数人只觉得赚了。
他们没有得到换上新战袍的命令,只会将新获得的战袍收起来,旧的战袍实在没办法再穿才会考虑穿戴新的战袍。
当然了,会再次发战袍不是智氏太大方,主要是上一次发战袍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
智宵没有明确规定,只不过三年或五年发一批新战袍大概会成为一种惯例?
这样做能够收买人心,其实也是在清理库存。
布这种玩意也需要妥善保存,更需要进行保养,真不是织出来光放着就算完事。
智氏的纺织规模极大,每时每刻都在生产布料,并非所有生产出来的布匹都能卖得出去,总不能因为仓库满了不再生产吧?
真的库存一满就不再生产,多少人要闲着没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