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征召(上)

进入到春季下旬,春播结束后开始下的雨季停止了。

尤便是在雨季也会一直到自家的农田巡视。

每天观看其实看不出禾苗太明显的生长迹象,仍旧会让由尤忍不住来看,一天不看便心里忧虑会不会出现什么状况。

在每日巡视时,尤总是会花很大的功夫寻找杂草并拔除,没有杂草可拔的时候,看到歪了的禾苗总会一阵阵的心疼。

当前的中原并不栽种稻米,春季一般是播种各种小米,以晋国习俗是种谷子,更明确一些就是粟,俗称小黄米。

只不过,包括尤在内的很多黎庶,他们日常其实并不怎么吃小黄米,一天两顿除了豆子便是豆子。收获上来的小黄米在交税六成之后,剩下的四成向主人家换成其余各种生活物资。

像尤每天到农田巡视的人很多,他们都是“承包制”的受益者。

之所以说因为“承包制”而受益,原因是在“承包制”被实施之前,他们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任何私人物品,吃、喝、穿的所有用品皆是主人家提供。

在那种社会制度下,不为“徒”以上阶层的生活品质怎么样,完全依靠主人家的发展状况,主人家的发展好一些就日常供应充足一些,状况差每日挨饿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至于说受到虐待?当前哪有主人家会刻意给自己干农活的黎庶过不去,顶多就是不理不睬罢了。

如果说吃喝用度由主人家供应,其实也不那么正确,物资就是由他们来进行生产,只是并没有调配或使用的权利。

即便是主人家从不苛刻,日常生活看似挺好,其实跟能够拥有私人财产一比,有追求的人都会选择后者。

毕竟,再努力也不可能拥有私人财产,努力有什么用?

即便是再困苦,熬一熬再多加努力就能改善,努力就显得极为有用了。

可以用努力来改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担忧不努力会面临各种困难的幸福?这种幸福在春秋晚期只属于“徒”、“士”和“大夫”阶层,完全就是贵人的烦恼了。

在智宵拿出计划并说服智申在智氏实施“承包制”之后,西部封地的智氏黎庶最先执行,十三岁以上的男女得到或多或少的承包田,尽管税率达到六成,可是与之历朝历代相比,税率真的没有达到夸张的地步。

一些朝代尽管是十税一或三十税一之类,可是中枢制定的税率是一回事,下面一定会变着花样各种瞎搞,反正不是农夫要交的税绝对不仅仅是朝廷制定的那些,辛辛苦苦劳作下来收获一点没落下,倒是欠下各种债务了。

在春秋战国时代并没有吏治上的困扰,也就是各种官员不坏,或是没有做坏的空间。

春秋时期分为交税和纳赋,需要交税或纳赋的人可以直接跟最高层接触,哪个中间人敢瞎搞?

进行收税的是贵族,说白了就是管理自家一定会更用心,到了为国家办事会有多尽责可就真的难说了。

到秦一统时期,秦国的权力可以直接下到乡里的最基层,并且有着极为严格的法治制度,一样没有多少人敢在税赋上作妖。

从西汉之后,皇权变得无法下乡,乡里是由当地乡绅代为管理,失去监督的管理注定会变得乱象丛生,可操作空间可就真的不要太多了。

实施“承包制”之后的智氏,黎庶虽然只能留下四成,但是他们从一无所有走到了可以拥有,用心耕作在交税六成之余,留存的收获可以换成价值更低却数量更多的粗粮,保证了口粮还有剩余,再换一些布匹、盐巴之类。

就说盐巴这种东西吧?晋国这边因为有盐池的关系,用盐方面没有那么紧张,其余没有产盐的列国,吃不到盐巴的贵族比比皆是,需要用有咸味的其余东西替代。

在“承包制”实施之前,智氏的黎庶一年难得有几次可以吃到正经的盐巴。

毕竟,盐巴在晋国或许不是那么贵,问题是智氏有多达七十多万的人口!那么多人每日吃喝的用盐量可想而知,本着能节省一些是一些的持家道理,自然是能省则省的。

作为产盐大国的齐国,一样不见各个家族敞开了用盐,很多贵族的治下黎庶甚至别想吃到正经盐巴。

这是有归有,在于要不要给那个待遇的问题。

到了当前的时代,贵族不会故意肆虐治下的黎庶,可要说像以前开荒时代像爹娘对待属于没有可能,本着的是治下黎庶能活着并干活就行的理念。

尤在两年前成家,有了一个女伴,今年诞下一个儿子。

话说,尤多少岁了呢?其实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现如今的绝大多数人,他们真不知道自己的岁数,生日更是完全不知晓。

成了家的尤,他们三个人的小家庭承包了一百二十亩的土地,幸运的是土地早早开垦成为农田,不是那种从零开始的垦荒。

因为不是撒完种子就不管的耕作方式,往常女伴还能下地,刚生完孩子的头一个月着实无法劳动,尤一个人照顾一百二十亩农田多少有些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