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秦国一半以上的人口还是处在逐草而居的状态,过着游牧的生活。
仍旧选择以游牧为生的秦人,他们以秦国北部和西部为主要移动放牧区域,像是秦人争水械斗的狠劲那般,游牧的各部落为了争夺草场没少爆发厮杀。
智宵好歹知道秦国的实情,不然听范蠡等人的汇报,该是觉得他们在糊弄自己了。
那么,秦国是从什么时候发生改变的呢?也就是大量放弃游牧,转为主要进行农耕。
老实说,智宵还真的不知道秦国在什么时候发生,又是由谁来力主才产生那种转变。
智宵一边听着汇报,一边肯定他们的付出,当场给予了合理的赏赐。
一场“听证会”开完。
其余人都散去,只有范蠡和宰予刻意地留了下来。
范蠡对宰予说道:“足下先说?”
宰予也不客气,先对范蠡行了一礼,随后又向智宵行礼,说道:“宗子,若出兵征讨秦国,补给乃是难中之难。”
秦国的城池太少,开展农耕的区域也不多,大片地方荒无人烟,游牧的秦人数量太多,但凡秦国君臣脑子没病一定会针对入侵者的后勤线。
范蠡有点后悔让宰予先说话了。
中原进行战争,军队的补给完全依赖后方运输上来吗?并不是的。
有这么一个事实,例如晋军入侵卫国,大部分的粮食其实是就地向卫国商贾采购,并不是从遥远的后方运上来。
小主,
卫国的商贾来自哪里?可以将他们视为卫国贵族的“白手套”之类。
且不论卖给入侵者粮食的人是谁,进行入侵的又是谁,军需物资的买卖就是那么进行的。
诸侯怎么就能坐视?因为他们出兵前往某处,一样是就地采购物资。
要说有什么其它,除了既定习俗之外,要讲的是根本无法禁止,甚至遭到入侵的一国之君自己还会主动提供粮食给入侵一方的军队。
搞笑?不不不,这是历史的真实情况!
宰予就一个意思,智氏入侵秦国别想获得就地补给,哪怕是用抢的方式,以秦人的困苦情况,到时候就算放开抢也抢不到多少东西。
“宗子。”范蠡行了一礼,说道:“臣以为攻略秦国,辎重难以确实难解。”
春秋时代的军队已经习惯就地补充军粮,乃至于就地购买武器、甲胄等等,历来就不怎么重视后方的后勤补给,
一旦发动入侵,军队所需的粮食无法就地获得,困难系数就是成倍增加。
智氏在大河以西已经有桥头堡,长期以来也在收集物资囤放,发动对秦国的入侵,交战大概率会在“泾阳”这个爆发。
这样一来的话,智氏私军的补给线最短也是三百里以上,要是从晋国的其余封地运输物资,补给线就显得更长了。
所以现在是什么情况?秦国本身的落后,反倒成了智氏攻打的障碍。
更夸张的是什么?哪怕智氏可以在正面交战中一直获胜,碍于秦国半数人口处于游牧状况,搞到最后也只能将之驱离,以军事手段完成灭国大概率不可能。
智宵跟范蠡、宰予聊了很久,后面干脆玩起了青梅煮酒。
如果日后智氏灭掉秦国,今天的青梅煮酒便是一次历史名场面。
他们反复商讨的是战争该以何种方式开启,有没有什么办法让秦国先动手,智氏以被迫反击的方式开战。
为什么要这么干?因为想要“出师有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