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敌军派兵增援的事实,哪怕智宵事先已经得知情报,仍旧没有尝试阻击,只是占领了有利地形构筑防御工事。
在保存实力的需求下,没有人诟病智宵的选择,全部选择了装傻。
敌军有了增援,他们在前三天尝试夺回被占领的营寨,尝试无果选择缩了回去,随即开始构筑起了防御工事。
在西北方向的联军与狄人、楼烦人进入到对峙阶段,每天不是在眼瞪眼,便是派人射几波箭矢就算交差了。
正面战场那边,赵鞅趁敌军调动兵力期间,咬牙让赵毋恤指挥新军进攻。
不知道赵鞅和韩不信达成了什么交易,韩氏的韩庚配合赵毋恤选择血战,付出了重大伤亡的代价,耗费三天的时间可算拿下一座山头。
这个消息传过来的时候,魏驹给韩氏上了眼药,打趣韩氏又开始在左摇右摆。
“不知敌酋是否遵守约定,与正卿阵前相见?”魏驹站在棚子边缘,伸手出去接住落下的雨水。
智宵有些心不在焉地说道:“敌酋怎敢侮辱正卿过甚。”
秋季本就多雨,山区内会时不时来一场过云雨,一旦进入雨季则是通常会连续下十天半个月的雨。
智宵注视着外面的绵绵细雨,类似的天气已经持续了三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天晴。
下雨了啊?以通常情况来论,应该是对守军更为有利。
毕竟,打攻防战的情况下,时间总是对防守一方有利,进攻方拖得越久对后勤补给消耗更大,雨季下的后勤调动难度也是必然增加。
可是狄人与楼烦人的体系全面落后,雨季阶段对他们的助益不大,面临的麻烦可能比诸夏联军还大。
又是过去十天。
新一天到来的时候,智宵所部前面的敌军开始收拾东西,一副将要撤退或是转进的姿态。
当天的下午,司马寅再次过来了。
“中山国已去除国号。”司马寅首先汇报这个消息。
在七天之前,赵鞅与敌酋始均辽在两军注视下会面。
始均是氏,辽是名字。
不得不讲的是“始均”这个氏的来历,他是黄帝的孙子之一,选择留在北方繁衍生息,被众多狄人、戎人视为祖先。
北方不止有始均氏,还有苗龙氏、弄明氏、白犬氏、少典氏等等部族,追溯个几百几千年和诸夏各氏说不定是同一位祖先。
为什么黄帝的后裔到了春秋时代被中原列国视为异邦?因为诸夏讲究的是文化认同,哪怕血缘关系一样,文化与习俗不再一致,互相之间也就成为两个文明了。
智宵在得知始均氏是中山国“王族”的时候还诧异了一下下,纳闷以后怎么变成了姬姓。
有这么一件事情,中山国的国主一脉不久后会变更为中山氏,根由是狄人学诸夏体系,以封地为氏,也就是名字的前缀。
不出意外的话,哪天中山国主薨逝,中山国也会学诸夏的惯例给予谥号,以诸夏文明谥号的习惯,在文、武、桓、成等等谥号选一个给盖棺定论。
司马寅是来通知智宵退兵的消息,不用再去“任”那边会和,可以直接率军离开战场,最好是直接返回“新田”解散大军。
“兴师动众而来,偃旗息鼓而归。”魏驹当着司马寅的面,很直接地讲了这么一句话。
智宵更愿意用“虎头蛇尾”这个成语,只是当前时代还没有这个成语,要到元朝才会被创造出来。
作为赵氏之臣的司马寅直接被魏驹说得憋红了一张脸,不知道是羞愧和还是愤怒。
什么叫偃旗息鼓?用在当前的局势,不正是不败而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