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这一次没有马上回答,思量了一小会才说道:“我观智宵屡次为将,所有战法皆尽不同,需先行窥视晋军动向,有凭有据方作猜测。”
接下来,他们很快就知道了智宵这一次的指挥风格,晋军目标明确就是向着吴军主力逼近,途中只攻击拦路的吴军,其余吴军哪怕再近都不作理会。
孙武与伍子胥商议过后找到吴君夫差。
“晋军直逼而来,臣请大王率左军先行归国,余下予臣战与晋军。”伍子胥从开口到说完都是保持行礼姿势。
吴君夫差先看了看伍子胥,再看向孙武,问道:“形势危险如斯?”
孙武行礼说道:“臣等怀疑晋人已派人往沿途城邑动员,亦断绝大河过道。”
大河就是黄河。
而在秋季时分,大河的河床水位普遍较高,想从晋国境内返回大河以南,要么走“棘津”大桥这一条路,不然只能拐道借路于齐国再行南下。
在“孟津”也有一座跨河大桥,问题是吴军想去“孟津”要穿越整个晋国。
吴国已经与晋国进入交战状态,他们再穿越晋国去“孟津”过河,全程需要走一千六百余里的路程,不等于是羊入虎口吗?
他们当前的位置在鸡泽的东北方向,无论是南下去“棘津”或是拐向朝东,风险系数上都比较高。
根据之前的商议,吴国君臣已经决定不走“孟津”或借道齐国,要做的事情是前往“干侯”附近渡河,再借道卫国经由鲁国,最后南下返回吴国境内。
为了抵达“干侯”就能立刻渡河,吴君夫差根据孙武的建议已经派出五千人快赶,先行去攻克“干侯”再收集船只,少不得大肆伐木,将浮桥先给架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座“干侯”目前是韩氏的城邑之一,它并不是什么大城,城内只有两千多人口,加上城外村落最多不会超过五千人。
因为“干侯”不是什么战略要地的关系,城墙低矮又薄,同时不存在什么常备守城部队,一旦遭遇突然间的袭击,要看城内的反抗激不激烈,能不能坚持到救兵抵达了。
吴君夫差问道:“追击之晋军多寡?”
伍子胥答道:“应有三万之数。”
吴君夫差沉默了一小会,很不高兴地说道:“我军未败,寡人岂可不战而逃。”
这个时候要是有人说一句“那您倒是别离开‘任’啊。”之类的话,不晓得吴君夫差会不会尴尬再杀人。
当然不会有人去怼吴君夫差,甚至很多人怀疑孙武和伍子胥是不是被智宵吓破了胆子,真正的交战没有发生之前,竟然来劝一国之君提前逃跑。
“晋人看似尊礼,实则不然。”
“若予晋人更多时间,臣料定南来晋军必众。”
“大王不可不察。”
“大王决不可身陷险境,当以大业为要!”
伍子胥和孙武一人一句,阐述他们接下来要面临的艰难局面。
晋人只有在霸业稳固的时候会讲究颜面,源于晋国大多数时间里霸业安稳的关系,给天下人一种晋人遵守规矩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