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谁都别插手!

说得更通俗一些,即便晋国没有涌现名将,率军出征的主帅是庸才,只要晋军的纪律不变的拉垮,交战起来依旧会是晋军获胜的机率更高。

所以,晋国的先轸、郤至、中行偃、士匄、赵武、中行吴先后逝世之后,哪怕列国军队的战斗力也在上升,晋国仍旧是当世霸主,反倒是养由基阵亡之后的楚国就不复之前的能征善战了。

在当代,吴国由伍子胥和孙武的搭配能够对各个诸侯产生极大威慑力,晋国这边没有人在名气上能跟伍子胥和孙武的搭配抗衡,论进行堂堂正正的交战,无论是赵鞅或者哪位卿大夫统兵,讲起来真不存在天差地别计量的差距。

“此战以智宵为‘主’,魏驹、韩庚、赵毋恤为‘佐’。望诸位同心协力,不弱我(晋国)威风,务必战而胜之,胜而大彩!”赵鞅以铿锵有力的语气进行鼓舞。

智宵率先行礼。

魏驹、韩庚和赵毋恤自然无异议。

晋国这边开始调兵遣将。

吴国那边也在做相应的准备。

会盟台上还在发生自己的故事,只不过吴君夫差已经消停下来,不见了语言上的针锋相对,只是让气氛显得沉闷。

不相关的列国军队已经退开,没有直接撤回营盘,要么是单独选个地方,不然就是凑在一起,进入到一种看戏模式。

之前,齐国执政梁丘据不是表态,一旦晋军要跟吴军交战,齐国愿意派兵助战吗?

梁丘据倒是想履行承诺,心里却清楚此战晋国根本不会允许齐军插一脚。

当然,梁丘据有必要向齐君杵臼汇报,要不要去提一嘴就是齐君杵臼的选择了。

齐君杵臼在听取梁丘据的汇报后,给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没有找晋君午说点什么。

晋军和吴军列阵完毕就要打起来了?没错的。

关键是什么?晋国和吴国并没有正式的互相宣战。

即将爆发的激战,可以视作晋国要教训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吴国,吴国则是想交战一场来试一试水。

想一想吴君夫差为什么突然间消停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再看一看晋君午重新变得有说有笑的模样。

一切的一切只说明一个道理,大国进行角逐充满了各种戏,每一个表现都有背后深层的考虑。

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讲,眼睛一定要放亮,小胳膊小腿就该从头到尾保持安静,千万不要瞎表现;认为自己有那个实力加入大国之间的角逐,要想清楚用什么样的方式,该不该有什么表现。

最不希望晋国与吴国爆发争霸战争的宋国不能说是小国,为什么宋君栾从头到尾保持安静?

最希望晋国与吴国打起来的齐国,为什么齐君杵臼同样沉默。

楚国也有人在场,他们一样全程选择当透明人。

因为齐君杵臼、宋君栾以及楚国的代表都明白一点,他们不表现还好,一有表现绝对会惹火烧身,有极大概率要遭到晋国和吴国的围攻。

什么道理啊?道理就是,老二要挑战老大,谁蹦跶谁就是想当老六。老大和老二又不傻,能不明白有老六盯着,打起来谁赢谁输都将实力下降,极可能最后被老六捡了便宜吗?他们绝对不允许老六的存在,会做的就是先清场。

“寡人之军,壮否?”晋君午大声问道。

背景是晋军用很快的速度调整完毕,部队入场的同时,军阵也瞬间形成了。

会盟台之上的诸侯看了个全程,他们必须承认本国的军队根本办不到晋军进行调整的速度,更别提全员入场的瞬间就完成军阵的部署了。

几个晋国的传统盟友,作为一国之君的诸侯率先喝彩,群臣肯定要给面子,一声“彩!”叫得无比响亮。

吴君夫差面对晋君午的以众凌寡只是发出冷“哼”声。

知道“如火如荼”这个成语怎么来的吗?就是吴军夫差在会盟场合的那两句“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荼。”、“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就是夫差用来表达军容之盛的背景。

可是现在嘛?吴君夫差的眼角控制不住一直有轻微的抽搐,心里承认自己也被晋军的集结速度和军阵形成时间吓到了。

“一万荼(白)兵和一万赤兵乃是吴国最为精锐的部队,统兵的还是伍子胥和孙武。会盟之前就做好了一应的准备,晋国君臣也入局……,一定能赢的!”吴君夫差暗自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