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鞅知道晋君午又在挑拨,不得不进行解释,说道:“彼时乃是先君与众卿合议,非一人可定。臣再提此事,乃是谏言日后绝不可再有此举,恐重蹈今日之噩。”
能说赵鞅提醒错了吗?肯定不能的啊!
将一个不怎么开化的国度,培养成了自己的对手,类似的事情真是挺蠢的。
只不过,当时的晋国选择扶持吴国,不是纯粹的好心,其实就是出于态势需要,并且也达成了最终的目标。
以现在的形势去评判长久以前人们的作为,好比如关公战秦琼,很是有失公正。
晋国是出于需要才扶持吴国,并不像某些王朝不求回报去教化诸胡或蛮夷,两者存在巨大的区别,不能拿来一概而论的。
赵鞅身为元戎,要显得有担当,说道:“以寻常诸侯视之即可,何必有此议。”
提议商讨怎么来接待吴国队伍的韩不信立刻露出了尴尬的表情。
难道是韩氏相对弱小,或者韩氏的家风比较软弱,才让赵鞅想要柿子挑软的来捏吗?并不是的。
纯粹是赵鞅真心觉得没有必要进行刻意的商讨,怎么对待其余诸侯国,就怎样来对待吴国。
在这一件事情上,智宵不同的看法。
“齐国与吴国近来交恶?若是我(晋国)以礼对待吴国,不知道齐国有何态度。”智宵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韩不信立刻接话,说道:“我(晋国)持吴国于重礼,必使齐国不忿。齐国安敢恶向于我(晋国),必深恶于吴国。”
虽然智宵是这种意思,可内涵与韩不信所表达的意思并不一致。
一样是增加矛盾也分层次,大概能分为轻、适度、重三种。
智宵刚才话都没有讲完,遭到韩不信迫不及待横插一杠,后面的话不打算再讲出来了。
按照智宵本来的意图,不是要晋国放下身份,可以用其它方式来展现对吴国的重视。
到了韩不信的表述,变成了要隆重,还是超乎想象的隆重。
其实,韩不信或许是急于解释或撇清,讲话才显得有点不经大脑了。
吴国都放话要挑战晋国,晋国再用超乎规格的方式去接待,其余诸侯是不是应该认为晋国没跟吴国正式展开较量就先服软?
因为智宵没有将全套想法表露出来的关系,在其余人看来就是智宵在帮韩不信解围。
其他人什么想法不论,赵鞅深皱眉头说道:“国格不可丧!”
可能赵鞅在心里暗骂,认为智氏为了帮韩氏,不顾国家的尊严?
魏侈非常认同赵鞅的坚持,开口说道:“依礼接待便是。”
那么,众卿大夫看似分成了两拨?
晋君午很有意思地在智氏父子、韩氏父子与赵氏父子、魏氏父子,几个人身上来回扫视,想着要不要给添柴加火一番。
经过思考的晋君午决定还是先按耐住,说道:“出三里迎接即可。往之迎接人选却要慎重。”
晋君午是变得有些疯,没有疯到拿国格来乱玩。
赵鞅等了一小会,看智氏和韩氏没有多做纠缠,不认为获得一次交锋上的胜利,秉公而论:“臣亲往,再添下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