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驹跟赵鞅不是朋友,再则也不是表示要俘虏赵鞅这人,送玉石制作而成的成品算怎么回事。
朋友之间送玉石是最崇高的一种行为,大致上就是想要友谊天长地久,也是在表达一种“君子温润如玉”的涵义。
所以说,在诸夏这片地方,送礼也有相关的讲究,送错礼物非但不是在表达友好,相反是在结仇啊!
以为智宵要前往河西的魏驹聊一会就选择告辞了。
智宵没有向魏驹说明要去哪里,没有这个必要。
说到底,智氏再怎么跟魏氏深度合作,智宵与魏驹交情再好,双方并不是从属的关系,压根没有主动交代的必要。
智宵也不是当天就出发。
相关的准备进行了五天之久,在魏驹来拜访之前就做了两天。
三天之后,智宵带着队伍出发。
而在这三天的时间里面,可能是魏驹主动送礼给赵鞅的关系,致使赵鞅产生什么理解,好几次带着赵毋恤前去魏氏作客。
魏驹每一次都会在事后来智氏玩耍,用一种顺口提一嘴的方式,告知智宵关于赵氏父子去魏氏作客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然,这里并不是魏驹在向智宵进行汇报,纯粹的不想智氏产生什么误会而已。
幸亏智宵的经历足够离奇,并且还是从娘胎出来再成长起来,了解春秋时代的各种礼仪,要不然一定会出现一些多余的想法。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社交礼仪,有些礼仪则是延续了下去,例如没有投拜帖就去拜访,会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明这些时代被认为没有礼貌,甚至会被认为恶客,或是觉得在进行挑衅。
春秋时期的礼仪比其它时代要多得多,有谁肉身给穿越过来,不懂得相关的礼仪规范,以白身敢在路上盯着贵族一直看,极可能会被当成在挑衅,再被贵族的随从给弄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不幸地穿越成某贵族的家仆,不懂一定不要踩到贵族的影子,懵懂或不小心踩到了贵族的影子,人很快会被贵族护卫带下去处死了;哪怕是走了贵族的专用通道,一顿鞭挞也是必然不少的处罚。
智宵的这一支队伍出“新田”向东北而去,沿着汾水一直赶路,由于没有掩饰行踪的关系,该知道的人都得到消息。
魏氏这一边,他们得知智宵带着队伍向东北方向赶路,讶异怎么是去东北边,不是前往河西。
同样知道智宵在往东北方向赶路的赵氏,他们的家主召开紧急会议,猜测智氏的队伍朝哪个方向走是什么意思。
随同智宵要去“汾中”的人数多达三千余,队伍之中除了近百负责照顾智宵、程朔、冉有等人的仆从之外,剩下的都是武装人员。
出门竟然要带仆从?跟多稀奇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