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对秦国的第一步行动

那么,只有实在走投无路的人,他们才会想着要去秦国。要不然诸侯国那么多,到哪游历不是游历,去了宋国还能拐个弯去郑国,到了卫国想去鲁国也是百多里路的事,西边可是只有一个秦国,并且听说秦国很是野蛮和落后啊。

智宵知道程朔说的情况很现实,秦国那边几乎没有外来人,不像山东列国习惯陌生人的存在,派去秦国刺探情报太容易暴露了。

那要怎么办?

范蠡没有人讲话,知道自己是时候出场,先对智宵行了一礼,才说道:“以物易物可行?”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组建商队进入秦地。

这样做虽然也显得比较突兀,可是起码是个能够四处走动的正当理由。

之所以显得突兀,理由还是基本没有商队前往秦国做生意,乃至于秦人都没有外出做生意的习惯。

冉有深深地看了范蠡一眼,能够发现冉有看范蠡的眼神里有防备与鄙夷。

现在可不是谁都能经商,首先就是普通人无法拿到货源,再来就是想在列国经商需要武装护卫。

因此有条件经商的人,他们要么是有封地可以作为生产基地的贵族,不然就是能够从贵族那里获得货源的落魄贵族或其后裔。

范蠡就是贵族,只不过他放弃了在楚地的家业,跑去越国寻找机会。

本来应该在越国发光发热的范蠡得到智宵的亲自招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范蠡哪有拒绝智宵招揽的理由?

当今天下没有比晋国更大的舞台,尤其是智宵还想做绝大多数贵族不敢想的事业了。

所以,有得选的话,谁不想踏上晋国的舞台,再借着这个基础搅动风云,哪怕所取得的成就有限,仍旧比在一些小诸侯国更容易名动四方。

范蠡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比谁差,认为只要提供一个舞台,自己就能够尽情发挥,得到像智氏这种大舞台,更应该像阳光那般耀眼了。

“臣自请前往秦国刺探!”范蠡进行自荐。

因为地位的关系,范蠡的自荐才合理,像赵鞅自荐为晋国元戎则是属于会令人侧目的事情。

智宵哪有不答应的道理,当即说道:“我若有,少伯皆可取之。”

范蠡知道这是智宵在表达信任与倚重,只是没有马上提要求。

这次倒不是需要表现得谦虚,实属范蠡对秦国的了解很片面,真的需要了解秦人缺什么,好言之有物和取之有物,不会闹出带上秦人不需要的商品,到了秦国寸步难行,货物没有卖出一丝一毫的尴尬事出来。

去秦国做买卖,肯定要带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