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军将魏侈,中军佐智申。
下军将智宵,下军佐魏驹。
新军将韩庚,新军佐赵毋恤。
即将成为中军佐的人并不是魏侈,为什么要站出来提对外征战权柄的事情呢?
这一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反应。
晋君午搞不明白,只能理解成魏氏要让赵氏与韩氏有更大的矛盾。
赵鞅一愣之后心生怒气,用真本事从智跞那里抢来的权柄,凭什么要交出去啊!
韩不信一脸懵逼,着实是搞不懂情况,心里一点都没有争抢什么权柄的想法。
智申用狐疑的表情看了一眼智宵,怀疑是智宵搞出来的事情。
剩下的几个小辈?
智宵与魏驹微笑对视一眼,两人有不小的默契,到了能够用眼神交流的程度了。
韩庚看到智宵和魏驹再次展现默契,忧虑韩氏会被卷进未知危险,嫉妒魏驹怎么能够比自己走得离智宵那么近。
赵毋恤一直在偷偷观察众人,一圈扫视下来之后,心中警铃狂响。
所有人之中,感到最为无所谓的当属晋君午了。
身为一国之君,名义上能够决定一切,要命的是周礼制度下的诸侯国,身为国君也办不到为所欲为,首先就是制度在约束,再来是真想为所欲为会被赶下台,乃至于遭遇弑君事件,或是被安排着薨逝。
当前诸夏列国,唯一能够为所欲为的国家只有两个,便是位处东南一隅的吴国和越国。
什么叫能够为所欲为呢?也就是国君想干嘛就干嘛,想杀谁就杀谁。
吴国和越国的一国之君之所以能够那样,主要是两个国家的贵族实力比较弱小,无法有效制衡一国之君。所以是不是有点封建王朝的意思了?
在晋国这边,任何一个卿位家族的实力都比晋君能够调动的强大,晋君敢对卿位家族的动手,马上就会遭遇有效反抗。
鲁国跟晋国的区别是没有卿位家族,可是有三桓这三个庞大的家族。
小主,
其余的列国,拿齐国为例子,齐君的权柄是比晋君大,有问题的在于齐国公族接到来自齐君的命令,有资格选择要不要执行。
赵鞅用极短的时间观察出了自以为的情况。
在自荐之前,赵鞅原以为会遭到智氏的反对,着实没想到智申和智宵没有表态,倒是魏侈跳了出来。
剥夺正卿的对外征战权柄,对即将升任上军将的魏侈有什么好处?
难道是魏氏和韩氏深度结盟,魏侈才跳出来帮韩不信争抢权柄?
赵鞅认为如果是那样,用一个对外征战权柄,换取韩氏抛弃智氏,魏氏与韩氏结盟,好像也不是无法接受。
可是,智申为什么能够保持镇定,连智宵也能坐得住呢?
看上去心慌了的人反倒是韩不信,能够看出事情的发展出乎韩氏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