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场面一度尴尬

世界上可能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定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爱。

辅果、程朔等人爱戴智宵,多数因为智宵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属于一种风俗下的惯性。智宵想要获得他们更多的爱戴,必然是要展现出优秀的一面了。

外来的一些家臣并不同,他们最看重的是能力,也就是有没有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实力,来权衡有没有跟随的价值。

有些人的要求就更多了,除了效忠对象要有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实力,更是需要理念方面的互相认同。

智宵知道怎么对待阳虎这类人,给予优异的待遇只是第一步,想要获得靠谱的忠诚度则是要压得住。

如同阳虎所说的那般,他也不是一开始就想反了季孙氏,纯粹是发现季孙氏没有一个聪明人,乃至于有着太多愚蠢的聪明人,生出了取而代之的野望。

要是季孙氏有人厉害,作为外来者的阳虎怎么可以控制住季孙氏,再生出不该有的野心呢?

类似阳虎这类人有许多,春秋时代较为出名的还有一个侯晋。

郑人侯晋在郑国一样是叛逆,到了晋国却是一再立下汗马功劳,成了一名正面的人物。

同理,阳虎在鲁国是祸害,到了晋国一样屡立奇功。

所以了,相同的人之所以换了个环境就变得不一样,不是他们自己变了,完全就是不同的环境与不同的人迫使他们必须做出改变。

智宵近来就挺奇怪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便是智跞过世之后,成为家主的智申对待智宵变得有求必应。

发现这一点的智宵当然会感到疑惑,只是不会干一些破坏父子感情的事出来,配合着弥合双方的感情,再暗中进行调查。

“父亲。”智宵归家,梳洗完毕来到智申的院子请安。

以前智跞在世时,作为小辈的智宵出门再回来,第一位请安的对象便是祖父智跞,再来才是智申这位父亲。

也就是祖母以及母亲很早过世,不然智宵也需要向祖母和母亲请安。

这是孝道,也是礼,并且越是庞大的家族越好维护和遵守,免得家族核心成员基本的礼都无法遵行,弄得臣下更加不分尊卑。

为什么越庞大的家族越追求尊卑?原因就是家族过于庞大,没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乱起来是绝对的事情。

正在看书的智申扭头看向智宵,先放下手里的书,再说道:“君上对重定卿位一事急迫,为父得知消息,将就任上军佐。”

晋国的卿位排序从上往下,分别是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新军将、新军佐。

一般情况下,中军将兼任执政,上军将兼任司徒,没有新军将会由下军将兼任司寇,有新军将则是由新军将兼任司寇。

同时,范氏不在晋国除名的话,他们一定会把持“士师”这个职位,由此“士师”跟卿位排序无关,只跟范氏担任哪个卿位有关。

有新军将的话,下军将就会兼任“内史”这个官职。而“内史”其实就是“司徒”的属官,专门负责租税、钱谷以及财政支出。

智宵肯定兼任“内史”这个官职,可是范氏已经在晋国除名,谁来兼任“士师”就要靠抢了。

“君上属意赵鞅为正卿?”智宵不是在问废话。

晋君午在内战之初帮了赵氏太多,甚至可以说对赵鞅极尽恩宠,问题是赵鞅怎么报答晋君午的呢?回报就是赵鞅极致的利己,尤其在很多大事件上根本没有配合晋君午,乃至于将好多黑锅丢给晋君午这位国君。

如果晋君午没有恩宠赵鞅,关系除了是君臣之外,其余的纠葛不会太多,并且在晋国的君与臣老早就演变成了制衡与竞争的相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