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魏氏本身就是极其擅长模仿的家族,只不过并非完全照抄,不完全照抄是遵从礼制,不是其它什么原因。
从正式置换封地当天算起,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七个月。
智氏这边的迁徙已经完成,辅果按照智宵的吩咐,借着分田统计户口数量,因为出现承包制的关系,凭空多出了三千多户人。
这三千多户的人口,约有六成来自魏氏,剩下的则是野人归化。
因为智氏出现承包制,普通的黎庶可算也是以“户”为单位,不然之前哪怕有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女,其实都难以生活在一起,人在哪里完全看管事者的安排。
仅从这一点来说,智宵提出承包制,受惠的黎庶便不知道多少,并且恩惠了当代人,造福到往后的人。
很多事情真就不是一种理所当然,存在时间极长又一系列的演化,例如从母系社会走入父系社会,再到普通黎庶无法生活在一块,往后的人人有姓氏,等等各方各面。
现在的很多人无法看出智宵弄出来的承包制会有多大影响,哪怕贵族阶层有看法也是排斥,认为在侵害属于本阶层的利益。
智宵却相信进行效仿的家族会有许多,乃至于演变一种社会常态。
当然了,承包制并不是智宵首创,到底由谁首创也无法追寻,只不过承包制在鲁国已经被玩坏,甚至搞出了“十税九”这种夸张到极致的事情出来。
智氏目前的家主是智申来当,智宵无法制定成为律法的形式。
等待哪天智氏由智宵来当家作主,一定要弄成“祖宗家法”的形式,条件允许再将税率下调到合适的额度。
至于说搞人人有田那一套?没有足够阅历之前的智宵会做,融入到当代哪能不知道条件或情况不允许。
之前已经说了,再正确的制度都需要一个演化的过程,并且不存在绝对正确的制度,该追求的是最合理的制度。
好比如,跟现在的人讲民主,不止没有人会接受,一定还要被当成异端烧死。
智宵决定走“尊重历史”的路线,慢慢的一步一脚印来走。
一百多年之后的商鞅能抄赵鞅的答案,难道智宵就抄不得吗?
到时候,智宵要抄就抄商鞅改良之后的答案,弄出一套军功爵制度,有功才进行授田。
其实,智宵现在也不是不能拿出军功爵,只是会用在晋国,并非是智氏单独执行。
事实上,在晋国搞军功爵制度比秦国更容易,过程中还不用过多流血。
问题是什么?智宵都有心分裂乃至于吞掉晋国,怎么会给晋国搞出那一套大杀器制度。
“若是割土……,为何必有韩氏?”魏驹憋着这个问题已经一天多了。
两位卿大夫堂而皇之的谈论分裂晋国的话题,自然是要让其余人离得远远的。
时间已经到了夜晚。
由于已经分散狩猎的关系,智宵与魏驹并没有返回营地,选择一块合适的地方搭起帐篷,设好外围岗哨,燃起篝火在烤当天的猎物。
智宵一边转动挂起来的野猪腿,一边说道:“韩氏与周王室交好三百余年,历代皆有往来。”
魏驹心想:“就因为这个?”
周天子早就成为摆设,近年来少有诸侯前往朝觐,乃至于给周王室送礼不附带礼器都成为常态。
对了,带头不再给周天子贡品里面添加礼器的就是晋国,不止让晋国和周王室一块丢脸,更是让周天子颜面扫地,也诞生了“数典忘祖”和“礼尚往来”这两个成语。
智宵觉得自己提醒得很明显了。
他们在正式提到分裂晋国之前,互相试探了足足三天,哪怕到了应该开诚布公的阶段,两人依旧很收着在讲话。
魏驹不明白一点,其实智宵没有想过光明正大的造反。
当前的时代,一旦公开造反的话,过程绝对会变得异常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