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就不能想一想,本来挑战晋国的霸权就挺难,分出胜负之后还能够剩下多少力量去挑战晋国?
智宵对弥子瑕说道:“便是不与吴国交恶,齐国连续败于我(智宵)手,短时亦不敢挑衅于我(晋国)。况且吴君乃是有仇必报之人,今岁或明岁必发兵北上讨伐齐国,齐国自顾不暇之下,我(晋国)不讨伐已是侥幸。”
还是那一句话,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有的人绞尽脑汁都无法理清头绪,有的人却是看了一眼就一目了然。
弥子瑕觉得齐国支持卫蒯聩,极可能会借兵给卫蒯聩回国夺取君位之大事中的大事,得知消息立刻马不停蹄前来汇报。
这里,智宵跟弥子瑕所站的高度不一样。
智宵站得很高,以纵观全局的姿态去看待齐国放话要借兵给卫蒯聩的表态,因为了解晋国、齐国、吴国、卫国都是什么状态,稍微一分析就能够看清楚整体的走势。
说到底弥子瑕只是晋国安排在卫国的督军,接触的人来来去去就是那些,能够获得的情报极少,身份以及所接触人物的关系以至于眼界有限,很难从全局出发,再得出某个事件后续的正确判断。
至于智申所站的高度不低,为什么看不清楚局势,拿不出解决的方案?只能说人与人虽然都是人,可是能力仍旧会存在差距了。
多么正常的事情啊?如同一样是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高中、大学,读同样的书,每一名学生的考试成绩都不一样。
所以,真不是相同的平台,就一定非得是人人牛笔。
弥子瑕对于自己那么紧张的一件事情,在智宵看来根本不用过多紧张,非但没有因为不受重视而怨恨,相反听了智宵的一系列解析,认为极其有道理的同时,心里对智宵越加佩服,认定果然没有跟错人。
讲道理,弥子瑕是晋国安排在卫国的督军,来晋国汇报消息,由于智跞已经薨了关系,应该找晋国卿位排序顺位的中军佐赵鞅汇报才是,结果却是来智氏找智申这位智氏之主,足够说明弥子瑕的立场了。
本来弥子瑕在得到答复之后要马上启程前往卫国,得到智宵的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