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对吴国战胜越国并不觉得意外,反倒是上一次吴国败给越国,乃至于国君首创薨逝感到震惊。
毕竟,吴国对上楚国五战五胜,甚至还攻克了楚国的都城,哪怕其中取巧成分居多,无不证明了吴国的强大。
另外一点,吴国跟楚国作对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双方前前后后打了两百年以上。
过去的楚国有多强大?他们在南方震慑任何不服,尽管北上作战输多胜少,可楚国是以一家之力对抗包括晋国在内的多数诸侯国啊。
吴国能够顶住楚国两百年以上,哪怕屡屡被打得挺惨,谁能小觑吴国呢?至少吴国坚挺了下来,其余南方列国却是纷纷被楚国吞并,差距一目了然。
世人这一次震惊的是夫差真让勾践成了奴隶,引发的后续影响一点都不轻,其中一个就是君权神圣被打破了。
目前知道夫差意图北上争霸的人有一些,只是还没有闹到人尽皆知的程度。
而知道夫差有意北上争霸的人,他们也更加重视中原列国的变动,其中就包括了卫国已经开始的内乱。
卫国这个诸侯国已经不止一次发生内乱,无一例外都是在位之君给做的。
太久远的不提,近期的卫国之所以越加衰弱,绝对脱不开卫灵公的胡闹导致。
卫灵公在位期间让晋国找到借口,有了赵氏频繁征讨卫国。
由于是卫国自己作死,列国自然没有理由干涉。
再来便是晋国没有灭掉卫国的迹象,列国诸侯更没有干涉的动力,只能看着赵氏一再从卫国薅羊毛了。
短期之内赵氏无法跟智氏、魏氏和韩氏硬碰硬,肯定要从外部进行吸血,得知卫国又开始内乱,怎么可能放弃继续薅卫国羊毛的机会呢?
程朔要说的就是魏氏和韩氏支持或坐视赵氏干涉卫国内政,并且赵氏已经有了实际上的举动。
“魏氏、韩氏皆借道予赵氏,已有三千赵氏之兵进驻‘棘津’之地,随时有开入卫国可能。”
“观魏氏、韩氏此举,必是忧虑赵氏为我(智氏)所灭,谋求使赵氏恢复元气。”
“韩氏乃我(智氏)之盟,此举不啻是背叛于我(智氏)。”
程朔说的话题,有些是之前已经汇报,一些则是这两天才收到的新消息。
魏氏和韩氏当然不希望赵氏灭亡,他们有心瓜分赵氏的话,上次就是最好的机会。
赵氏想要向外部吸血来恢复元气也能理解,没有比继续逮着卫国薅更合适的对象了。
毕竟,赵氏薅卫国已经前前后后薅了二十多年,他们对卫国各方各面无比熟悉,哪像寻找新的对象需要从头做起。
本来,赵氏的战略有向北调整的意图,也就是将矛头对准仇由和鲜虞。
现在,仅以赵氏的实力跟仇由和鲜虞交战,赵鞅根本没有信心能够压制仇由和鲜虞,相反可能会遭受仇由和鲜虞的重创。
上一次赵鞅主动去跟鲜虞共主和解,固然被看了笑话,不得不说却是表现出了能伸能屈,稳住了鲜虞之主,能够抽出更多的力量用在它处。
智申听完汇报先是沉默了一下下,随后说道:“卫国乃我附庸。”
这是卫国与其他诸侯组成联盟,随后被智宵率军击败,以智宵为代表重新跟卫国缔结盟约形成的关系。
既然卫国对智氏交纳保护费,每年也会进贡?那么智氏自然有保护卫国的责任。
等于说,赵氏以前对卫国动手不关智氏什么事,卫国成为智氏的附庸之后,赵氏再对卫国动手就是在冒犯智氏。
程朔看了智宵一眼,又看向智申,说道:“魏氏、韩氏、赵氏或在试探我家?”
智氏与卫国缔结新盟约的事情又不是什么秘密,对时势有所关注的人都该知道。
这样一来,程朔的猜测就成立了。
智申看向智宵,问道:“若是警告赵氏……”
如果是以前的赵鞅,警告根本不会有效。
一旦智氏警告无效,赵氏动了卫国之后,卫国必然向智氏求援,到时候智氏要不要有所动作?
智氏履行盟约保护卫国,岂不是要跟赵氏开战,再开打可就不那么容易终止战争了。
现在智申担忧的就是再开战端,怀疑再跟赵氏开战,魏氏和韩氏会站在赵氏那边来围攻智氏。
智氏短时间内扩张过于迅猛,好多的烂摊子还没有处理妥善,着实不能再继续扩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