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列国的变动

依旧使用“程”来当前缀,不代表就是程氏家族的一份子,严格来说程朔就是没有“氏”的人,属于智氏有食邑的封臣,只是因为血脉的关系,再加上颇有能力,比较受到家族的重用。

怎么看着有点复杂?还有更复杂的。

例如说,有封地才是贵族,各个家族的封臣的食邑不是封地,家臣又只是办事得赏赐过活。

在春秋时代的所谓“食邑”,说白了就是没有管理权,只有收益权;作为家臣没有固定工资,个人以及家庭族人的日子过得怎么样,纯粹看效忠对象记不记得自己。

当然了,无论是封臣还是家臣,他们实际上出身不会低到哪去,祖上必定阔过是前提;随后,要么是名下没有封地却是本来有一定的积累,不然就是有属于自己的封地却没有一官半职,总之就是有学历又有一定物质上的底蕴。

明明有自己的产业和积累,为什么要去给别人“打工”呢?他们要的是获得上进渠道,也就是效忠于某个家族,再借这个家族的实力,获得正儿八经的封地与爵位、官职。

这样能够理解在古典时代以及科举制没有诞生的封建时代,为什么大贵族麾下总是不缺投效的人了吧?

程朔平日有将发生的事情诸以文字进行汇报,一些事情则是需要用嘴巴来详细一一道来。

现下最重要的一件事件便是卿位的排序。

“赵氏频繁接触魏氏、韩氏,必是谋求正卿之位。”

“未曾听闻魏氏与韩氏对正卿之位有所表态,宫城亦无消息传出。”

“月前,魏氏、韩氏相续闭门,赵氏连续拜访无果,新军佐返回‘赵’城,中军佐留居都城宅中。”

程朔还说了几件另外的事情。

其中包括吴国与齐国迅速交恶,同时齐君杵臼突发恶疾卧床不起,导致吴国有了北伐齐国的迹象。

然后,越国战败之后,勾践被俘成为奴隶,勾践的夫人以及从嫁、嬖人主动前往吴国,等于说除了子女之外,一家子一并在吴国当奴隶了。

这是勾践在战败后痛定思痛,决定听从文种的建议,对夫差极尽地示弱,想要麻痹夫差,换得越国的生存。

本来夫差还想对越国继续用兵,直至彻底消灭越国,看到勾践的女人们主动前来,再有勾践演帝般表演,拒绝了伍子胥先消灭越国再谋图北上的建议,认为越国不再作为一个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