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氏这一边经过内部讨论,大致上已经同意跟魏氏交换封地,只是一些地皮以及细节上还需要深谈。
本意上,智氏同意将晋国南部控制的土地拿出来,问题在于想要留其中那么几座城邑,并且认为晋国南部的土地价值远高于魏氏在河西、河东的土地价值,需要魏氏在物资上或其它方面进行一定的补偿。
关于“吕”地则是智宵加入进去,有让“吕”地与“随”地、“阴”地等地区连成一片的用意,再来就是智氏需要将手伸到汾水的北岸。
智氏在晋国南部的土地并不全是强占自范氏、中行氏,其中的“原”、“野王”、“阳樊”等地在内战之前就归属于智氏,智氏要保留的城邑便是“原”地以及周边的区域。
很好理解的事情,晋国的两大粮仓之一就含括“原”地,智氏若只是控制原地显得单薄,肯定需要周边有城邑进行环卫,保留其必要的战略纵深。
魏氏现如今已经拿下“沫(朝歌)”周边的土地,不出意外接下来就会是以“沫”地作为魏氏的核心。
那样的话,魏氏还会寻求获得“虎牢”以及“孟门”这两座关隘,只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暂时只会提一提,遭到拒绝就会放弃,不会咬着不放来增加置换封地的难度。
只要魏氏掌控“虎牢”和“孟门”这两座关隘,基本上安全也就有了更多的保障,本身又把控着“棘津”这个地方,能够真正做到进可攻退可守了。
现在,魏驹作为魏氏的代表就在跟韩庚商谈置换“虎牢”的可能性,没有多么咄咄逼人,甚至是以一种不那么迫切的态度在表述。
“‘虎牢’可置予魏氏,魏氏以何地归我?”韩庚进行询问。
这倒是让魏侈和魏驹有些愣神。
晋国是在什么背景下修建的“虎牢”关隘呢?它的建设背景是在晋国与楚国争霸最为激烈的阶段。
当时,晋国与楚国的战争难分胜负,晋国在总体实力上有所衰竭,郑国成为楚国的小弟,晋国为了防止战争在本土爆发,才咬牙修建了“虎牢”这座关隘。
因此看来,修建“虎牢”关隘是出于一种防御目的,比较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不久后郑国进行自残,随后郑国倒向了晋国。这一次郑国一改之前的“朝晋暮楚”行为,再惨也没有悖盟,着实是让晋国始料不及,修建“虎牢”关隘的用途似乎就变得意义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