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孔丘受难记

孔丘在列国辗转蹉跎……,不是,是他携带弟子游历多少年了呢?好像也就三年不到。

在这三年中,孔丘有近乎一年的时间待在卫国,一次讲了不该讲的话,遭到了卫国君臣的驱逐,后来逃亡到曹国一样被曹国君臣驱逐,不得已跑回了鲁国。

孔丘在鲁国只是待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三桓有人过来不知道讲了什么,致使孔丘又带上子弟出走鲁国,他们本来是要前往宋国,走到一半改道去了陈国。

现在这么个年头赶路非常费时间,鲁国距离陈国足有近千里之遥,以每天走六七十里的平均脚程,再加上中间的逗留休息等事,怎么都要耗费一个月以上时间。

孔丘带着弟子到陈国与蔡国的边境安身,选择的地方是一个显得比较偏僻的村庄,他们去的人数足有数百,其实比陈国这个村庄的原住民数量还要多。

他们在陈蔡边境安身的时候,开垦出了农田,开辟出了菜园,还搭建起了房舍,不知道的人去了还会以为本来就是两个相连的村子。

这种事情也就是在陈国、蔡国等小国才会发生,要不然那么多外来者落脚,开垦农田以及菜园,并且还搭建房舍,怎么都要让当地贵族起很大的反应。

怎么说呢?土地是陈国的土地,一般土地也是某个贵族的封地,属于有主之物为前提,说利用就利用显得很不合适。

陈国已经被楚国控制长达数十年之久,国中贵族大多不是外逃就是消亡,公族跑掉的人数更多,以至于陈国贵族阶层对各地方的控制显得非常松散。

换作是在晋国的话,今天有一批人入境,当天该地的贵族就会得到消息,别说是开垦农田、菜园以及搭建房舍,哪怕是停在荒郊野外驻营都会有人前往问询。

孔丘是什么人?身高两米以上,长得孔武有力。

一帮门徒又是什么人?人人识字,敢于行走在外谁还不懂一些格斗技巧。

这种类型的人,十来个都会无比显眼,何况是数百个呢?

陈国的贵族知道孔丘携弟子在自己封地落脚之后,不是带兵过去宣示土地所有权,相反对孔丘没有得到同意就擅自开发土地不过问,带上家族的小辈前往拜师去了。

贵族会有自己的家族传承,可是谁会介意学习更多的知识,并且孔丘还愿意传授。

最重要的是什么?陈国的贵族发现单凭自己这个家族的实力,着实打不过孔丘以及一干弟子啊!

如此这般,陈国贵族进行了最有体面的选择,带小辈前往拜师,有小辈成为孔丘的弟子,擅自开发土地的这一篇也就揭过去了。

孔丘在当地生活了七八个月,本以为会长期落脚,一干弟子开垦出来的农田亩数越来越多,各类的生产也被搞了出来。

这里有一点不得不提,他们搞生产没有交税一说。

按照春秋的礼法,使用谁的土地,要么纳赋,不然就是交税。

孔丘是鲁国的贵族,座下弟子不是贵族,便是贵族后裔,再不然也是落魄的贵族。

什么是落魄的贵族?说白了就是自己的爵位被撸掉,或是在祖辈时期就丢掉了爵位。这一类的贵族,他们几代人之内,家族的传承不会断,要命的是没有好机会重新会的爵位。

哪怕是落魄贵族也能依旧高高在上,原因是他们有“优秀的血统”这一基础,跟祖祖辈辈没有出过贵族的家庭就是最大的不一样。

可是,正因为孔丘不是陈国的贵族,一众门徒只有少数陈国贵族或后裔,他们没有给陈国纳赋的理由,使用了人家的土地总是该交税的。

然而,注重礼法的孔丘好像忘了这茬,一众门徒也集体得了失忆症。

又是那一名陈国贵族装聋作哑,没有提过纳赋或交税。

孔丘以及弟子不是注重礼法吗?他们怎么能够那样!

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孔丘真的真的非常穷,一众弟子倒是不少人的家族富裕,问题在于出外游历与家距离太远,总不至于每隔一段时间就派人回去寻求零花钱吧?

因为穷,再来就是没有打算待一辈子,土地的主人没有提,包括孔丘在内的一群人选择了装糊涂。

如果是仲由或端木赐也在队伍中,以他俩的为人绝对会看不过去,说什么都要闹一场。

仲由目前在智氏出仕,担任“孟门尉”也就无法追随孔丘一起游历。

端木赐则是在卫国的家中,原因是孔悝得到南子的授意打算推荐端木赐为官。

道德有洁癖的颜回、闵子骞、冉伯牛、冉雍同样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追随孔丘一块游历,或是中途有事情离开了。

剩下的七十二贤以及其余弟子之中有人也想劝,奈何“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现实,选择了紧闭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