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彼之娘也!(新年快乐!)

司马穰苴麾下只有三万齐军,极可能后面要担任保家卫国的重任,偷袭又不是正面交锋,拆分出五千齐军就已经挺冒险,不可能再有更多了。

然后,智宵从俘虏的嘴巴里得知宗楼所部有三千人,俘虏给出的口供也是众多数据的一部分,再猜出另一支齐军的数量也就变得不是那么困难。

很多事实其实已经摆在了眼前,差别就是懂不懂得去发现而已,不是吗?

国书现在就很崩溃!

他们很清楚用两千数量对上全部的晋军,无论去做什么,尤其是想对智宵做什么,极可能最后自己落得一个悲惨的结果。

有晋军几乎找到正确位置并过来,国书一看来的晋军在五千左右,白天也从斥候的回报中窥知来者的成份,并且还知道这一支晋军的主将是魏氏的宗子魏驹。

小主,

晋军有五千人,主将不是智宵,完全足够国书生起做点什么的心思,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又或者能不能达成目标,无非是看接下来的后续而已。

国书心情崩溃的理由太简单,夜色中大量的队伍走散,他们还没有靠近晋军一里范围内就被发现,更不合理的是竟然有晋军主动出击了!

夜里有敌军逼近,难道不该是收紧兵力,观察好形势再决定下一步做什么吗?这也是通常的做法,因为外面有多少敌军并不清楚,尤其不知道敌军是个什么布置,主动外出接战有极大的可能性会中了埋伏。

“也对,晋军有过偷袭我军的例子,他们也会怕被夜袭营寨。晋军先玩夜袭营寨的手段,一定有想过怎么避免被夜袭!”

“只是……,智宵已经显得那么可怕,难道连魏驹也是一个年少却有名将资质的人吗?”

“这样的晋国简直难以战胜,齐国怎么去夺回霸主地位啊!”

国书是国氏的核心族人,有资格接受完善的教育,其中包括学习《齐史》。

以为阅读史书是谁都能够有的待遇吗?很早之前只有诸侯够资格阅读史书,后来才轮到大夫爵的贵族阶层。

并不是所有贵族家中都有一套史书,一般情况下掌握的可能是一些历史片段的记载,对他们来说却也是极其宝贵的知识。

为什么要那么说?有道是“以史为鉴,看史书而知兴衰”,很早之前的古人就懂得这个道理,一直到很久的以后还是不知道有多少从历史中得到借鉴,避免了诸多的重复踩坑。

总之,哪怕是到了信息透明的现代,仍旧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详尽的“国史”,同时不是每一个国家会将阅读历史安排成为课业之一。

第一个将历史课列为必读课的国家,她是占领小破球约四分之一陆地面积的英国。

在随后,列强纷纷进行效仿,尤其是德意志第一帝国学得最为起劲。

英国能够一度占领小破球四分之一的陆地面积,领导阶层总不会是傻瓜,故意去折腾学生才多加一门必读课吧?

列国的纷纷效仿也足够说明问题,尤其是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快速崛起,爆发大战之后那种人民踊跃参军的体现,其实已经可以说明效果了。

有那么一句叫“遗忘历史等于背叛”的话,学习历史也是在认同上进行三观塑造,能够增加对集体的归属感。

在春秋时代,学习史书为的是从中增加眼界,再去避免重复踩坑,要是能够在阅读史书的时候有更多的感悟,肯定是更好的事情了。

智宵夜袭国夏所部也是历史的一部分,由于是中原众多战争中的第一次,能够起到的借鉴以及警醒作用更大。

想要进行效仿的国书,他对智宵进行夜袭之前的准备并未知晓,一旦失败也会改变历史,直接让发生在南朝的典故在春秋晚期出现,国书成了典故中的主角。

什么典故?画虎不成反类犬啊!

现在,到处都在发生交战,不一定是晋军与齐军发生拼杀,也能是齐军或晋军在自相残杀。

毕竟,夜幕之中举着火把能提供多少光线,有过相关经历的人一定知道一点,火把提供的光线非常模糊,甚至会使得一些颜色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