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哪怕是到了现代,一旦满布植物的环境火势成型,有各种灭火科技造物,一样只能眼睁睁等着天降大雨扑灭火势,其余的扑火行为只能算是尽人事听天命。
宗楼躲在芦苇密集的地方偷看,越看越感到困惑,心想:“晋人连收集箭杆都这么粗犷的吗?”
箭矢分为许多的类别,竹子、芦苇和各类的木材,其中当然是以木材的份量最重,只是碍于技术困难制作起来非常困难。
在中原地区选取箭杆最为通常的选项就是使用芦苇杆,考虑到晋军出征在外,尤其是智宵所部已经与齐军战过一场,接下来还会继续交战,收集芦苇杆制作新的箭矢很是合情合理。
只不过,正在劳作的晋人为了赶紧清除出防火间距的关系,动作确实是显得非常粗暴,给人一种根本不像是刻意在收集芦苇杆的感觉。
因为没有相关前例的关系,宗楼也不是孙武、司马穰苴、伍子胥、智宵这一档的人物,缺乏相关的“灵光一闪”这种玩意,答案摆在眼前一时半会还是无法进行洞察。
有些能人是什么情况?他们就是可以能人所不能,成为一项新举动的开创者,后面无论谁能做得更好,摆脱不了效仿者的身份。
越看越觉得不对劲的宗楼,他发现晋军非常刻意地清除某个区域的芦苇和杂物,再看到防火间距显得比较规整,限于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防火间距为前提,还是看不懂晋人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只不过,宗楼有一种感觉,晋人好像是知道齐军躲藏在这一片范围。
为了谨慎起见,宗楼没有再看下去,返回躲藏地点下令齐军分为小队向湿地内部转移,并且必须做好厮杀的准备。
他们既然察觉到晋军的不对劲,为什么不直接杀出去?
这个要提到宗楼接到的命令是什么。
他们的到来是准备要夜袭晋军营盘,当前阶段是在侦查晋军营盘的布置,也是在长途行军之后进行必要休整。
因此,晋军没有发起攻势的情况下,宗楼只会尽力避免给发现,怎么可能主动去攻击来到湿地又意图不明的晋军呢?
智宵要在阿泽放火,不能直接就点火,至少需要通知卫国的相关人员。
在这一点上,智宵一来是在经营人设,其实也是想用这种方式将躲藏的齐军逼出来。
毕竟,得到消息的卫国官员不敢阻止晋军,他们能做的只有迁徙卫人,做出这样的动作可能让齐军发现,或是干脆有卫人向齐军通风报信。
一旦齐军大举行动起来,在智宵已经猜测有齐军躲在附近为前提,不敢说百分百,起码有更大的机率发现齐军的行踪。
智宵并不知道还真猜中了齐军的隐藏位置,没有亲自前往。
实施点火之后,不到一刻钟的时间而已,现场不止火势滔天,很快也弥漫起了浓烟。
直至晋人放火,宗楼还是不知道什么叫防火间距,一边怒骂晋人够歹毒,另一边带着队伍直接往水里扑,要游去火烧不到的地方。
火可能烧不到,可是烟这玩意会随风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