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智宵面临另外几个问题,其一就是大河西岸已经有约两万叛逆集结起来,他们还在加紧收集和制造渡河工具;另一个则是司马穰苴率军正在急赶而来;第三个难题就是可能无法封锁国夏战败的消息。
毕竟,晋军不可能逮住所有弃营而逃的齐军,他们一定会将战败的消息带出去。
这么一搞,范氏、中行氏的两万人马会不会渡河就成了一个未知数,极可能得知国夏战败的消息就放弃渡河了。
司马穰苴这边的性质跟范氏、中行氏集结起来的部队不一样,晋军已经踏入齐国的国境,不管国夏这支部队命运怎么样,同样是齐军的司马穰苴所部没有可能龟缩回去,他们天然上有保家卫国的责任,一定会继续进军的!
赵毋恤一直在思考,脑子里构思了一套策略,说道:“不若趁消息尚未泄漏,主动渡河袭击范氏、中行氏之军?”
战场本身就是在齐国境内,逃跑的齐军毛病了才渡河西向进入晋国疆域,他们从哪一个方面考虑都是进行会向东逃亡的选项。
魏驹觉得赵毋恤的建议很有可执行价值,只是难免有另外的看法,想道:“论起来范氏、中行氏才是赵氏的死敌,赵毋恤肯定是想消灭范氏、中行氏更多的部队。”
不怪魏驹会那么想,分明就是明摆着的事情。
另外,智宵作为主将的这一路晋军,他们的军事目标是齐军,范氏、中行氏没有主动前来参战为前提,可以对范氏、中行氏不作理会。
所以,哪怕赵毋恤说得再有道理,他们这一支晋军渡河确实能够打范氏、中行氏一个措手不及,关键问题在于范氏、中行氏集结起来的两万人马得知国夏所部被消灭取消渡河行动,变成智宵没有必要主动去攻击范氏、中行氏了啊!
并不是智宵或魏驹、韩庚要玩什么养寇自重,道理就真的是那样的道理。
有句话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换句话来说得到什么任务就要尽最大的能力去完成。
他们接受的军令是消灭齐军,阻止齐国派军再次进入晋国境内干涉。
因此针对齐国才是智宵等人的任务,打击范氏、中行氏并不是,有再好的机会不去实施,谁都无法进行责怪。
“司马穰苴率军而来,不知叛军是否渡河。二者之军何时前来,当前并不知晓。若是两支敌军同时而来……”赵毋恤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讲的话也是非常有道理。
什么道理?就是范氏、中行氏的两万人马和司马穰苴统率的三万齐军同时进场,一下子就要让智宵这一支不到两万的晋军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了。
智宵当然知道一旦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况很危险,剩下的无非就是要不要进行军事冒险而已。
比如,智宵赌范氏、中行氏的两万人马得知国夏所部被消灭,放弃了渡河东进的行动,再继续对司马穰苴的这一支齐军尝试进行半渡而击。
当前的状况是智宵面临着一旦赌对,甚至成功对司马穰苴实施半渡而击,一战就能够踩着司马穰苴变成天下人都认可的名将。
失败?那肯定就是失败了,两万晋军不知道能剩下多少人活着回到晋国。
众人看到智宵一幅沉思的模样,有再多的话也只能忍着,等待智宵做出最终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