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魏氏的打法

魏氏用来抵御敌军战车冲击的兵种是一种只扛大盾的士兵,他们手里的盾牌为长方形,长约一米四、宽约七十厘米,主要材料为硬木,盾牌中心位置则是镶上了一个圆形凸起的铜结构。

这种盾叫塔盾,也是诸夏在冷兵器时代用得最多的盾牌,几乎贯穿了所有封建王朝的历史。

在其它文明很常见的圆盾,它在隋唐时期传入诸夏,只是并没有成为主流。

圆盾之所以没有在诸夏成为主流盾牌的说法有许多,其中比较有说服力的说法是诸夏这边的武器跟其它文明存在区别。

诸夏在两汉之前的主流兵器都是战戈,后来长兵器中出现了长矛、长枪等等,由于格斗技跟其它文明存在区别,手持长兵器也就很难再使用盾了。

像是古希腊、古罗马、古波斯等文明,他们之所以给近战兵种搭配,其实大部分原因是士兵使用的武器为短矛或搭配短剑。

在诸夏这边,剑历来就不是士兵能够配置的武器,西汉出现环首刀骑兵,又到东汉步兵,惯性思维的作用下给刀兵配置盾牌也是选择缩小版塔盾(方形盾)。

现在,魏氏在前排的盾兵,他们在面对战车冲来时,以“伍”为基础单位搭建带有倾斜面的盾墙,两或三个“伍”根据战车冲锋的轨迹,专门针对齐军战车的一边车轮。

要知道现在的战车并没有刹车装置,想要转弯也需要极大的幅度,很难在短距离内改变太大的行进轨迹,结果就是齐军战车的车组成员明明看到魏氏盾兵在搭起盾墙,也猜出魏氏盾兵的目的是什么,还是有一乘又一乘的战车单轮滚上盾牌组成的倾斜面发生颠覆。

人在后方的智宵看到许多齐军战车颠覆,心里想道:“不是学不来,是太难学了啊!”

一乘战车的框架约是两百斤,加上三名成年人的重量,合约六百五十斤以上,并且战车驰骋下还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加力”作用,对吧?

谁都知道战车单轮翘高会发生颠覆,有那种勇气面对驰骋的战车还能够冷静组织盾牌的人太少,大多数人看到驰骋冲撞而来的战车,哪怕没有被吓得避开,心惊胆颤之下也很难动作迅速又利索完成工作,别说还要时刻做出团队协同的位置调整了。

用个更直接简单的说法:脑子会了,可特么手脚不听使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