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要是楚军主将派人前来明明白白的约战,对于智宵来说才是一件难事。
换成楚军想玩偷袭?这就是楚军先不讲交战规则,不能怪智宵用什么手段来反制了。
在一百多年前,楚军有一次也需要渡河作战,当时的楚国之君,谥号为楚成王的熊恽就很通透,派人向宋襄公进行约战,楚军再大大方方地渡河。
当时的宋襄公完全可以趁着楚军在渡河,或是等楚军渡河到一半,宋军抓住机会发起攻击。
可是,宋襄公并没有攻击渡河的楚军,甚至等楚军渡河完毕再列阵待战,两军才正式进行交战。
这一次事件直接让宋襄公获得了一个“蠢猪式仁义”的评价。
后世的人看前人,不要光看前人做了什么,是不是应该结合当时的社会规则或三观,再根据某个事件的发生过程,进行更为准确和客观的评价呢?
在爆发“泓水之战”的时代,当时玩的就是“君子之战”,约定地点,乃至于出兵多少都明确告知对手,可能连输赢需要付出什么代价都事先讲清楚了。
宋国历来就被姬姓各个诸侯国针对,只是找不到借口来联合讨伐宋国而已了。
必须遵守“君子之战”规则的时代,宋襄公要是趁楚军渡河发起进攻,哪怕是宋国打赢了那一战,随后宋国也必将遭到各个诸侯国的讨伐。
在“泓水之战”结束之后,宋国固然是战败,可是宋国守了规矩,获得了姬姓各个诸侯国的赞赏和信任。
反倒是获得“泓水之战”胜利的楚军,因为有楚国贵族嘲笑宋襄公愚蠢,再一次证明楚国果然是一个蛮夷之国。
毕竟,所有诸侯都遵守交战规则,偏偏楚国玩特殊,其他诸侯国一看楚国连规矩都不讲,肯定是会心里非常忌惮。
事实上“泓水之战”的影响非常大,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诸侯国,他们一致认为不能让楚国得势,发生了晋国一旦招呼诸侯要去打楚国,每每就是非常多的诸侯进行响应。
到当前的时代,南方的战争已经进入到无所不用其极的阶段,中原列国的交战则是依旧讲究规矩。
没其它原因,一切只因为晋国还保持强大,中原列国可不敢跟晋国不讲规矩,要不然晋国也不讲规矩之后,最终受伤的还是其他列国。
因为是霸主国的关系,晋国比谁都要端着,守护既定的规则,尽力不去采取其余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