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种为什么会是一副气势汹汹的模样?这个要从逢同回去后说起。
逢同不是陪同智宵前往“苎萝”了吗?他回到都城肯定需要汇报,再被提问一些沿途的事情。
其他人或许关注点全在智宵到“苎萝”之后怎么搜罗美人上面,听到智宵招揽了范蠡也不会有什么想法。
早就看出范蠡有大才的文种,他却是在知道范蠡接受了智宵的招揽后,很直接地当场大喊了一句谁也听不清楚的话。
约在二十一年前,文种与范蠡首次见面。当时的文种还是楚国的官员,在一个叫“宛”的地方当邑宰。
文种什么时候从楚国来到越国无可考究,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成为越国的官员,他在十六年前再次见到范蠡,两人交谈下来有各自的震惊。
当时的范蠡很不明白文种为什么要离开楚国前往越国,文种给予的答案是再有才能的人,一旦不是公族根本无法在楚国出头。
必须说文种的认知很清晰,并且说得一点都没有错。
目前除了晋国、吴国和越国之外,大多数诸侯国的权力基本被公族把持,非公族的天花板就是获得大夫爵,想要在朝堂获得什么权力则是没有可能。
而各个诸侯国那么严防死守的锅在晋国身上,原因是晋国的权柄全被卿位家族把持,第一个被吓到的国家就是郑国。
在公子乔(子产)在世时,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核心就是一再削弱郑国非公族的贵族权力和实力,期间还引发了“五氏叛乱”这个事件。
当时郑国非公族的贵族实力确实有点强,其中以侯氏的实力最为雄厚,子产在拿第一个非公族的贵族开刀过后,侯氏立刻做出反应,联合司氏、堵氏、子师氏和尉氏发动了叛乱。
而这五个家族中其实有两个也是公族,只不过他们在之前的内乱中失败,不甘心之下才与侯氏走到一块。
子产拿“五氏之乱”来证明自己举措的正确性,认为只是想要削弱就发动叛乱,一旦真的让他们做大,那还得了?
在后面,侯氏投靠晋国并被接受,此后郑国北部的“滑②”等地就永久归于晋国疆域的一部分。
其他诸侯国看到郑国那样,他们也会担心非公族的贵族做大,纷纷开始了自己的打压行动,以至于非公族封君的话,压根没有可能获得太大的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