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揭开历史之谜

没错,在春秋时代,人们所知道的“儒”开创者是周公旦,至于以后为什么会变成孔丘则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演变了。

“孔丘现在还没有整理《诗经》搞‘去无邪’那一套,没有落魄到晚年再回国当图书馆管理员的孔丘,无法编着《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经’就无法变成孔子。尽管后世很多人瞧不起孔门的儒家,然而儒家确实是在漫长历史上在华夏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我还是不改变这一段历史了吧?”智宵心想。

智宵全然忘记了一点,后世的人们看的都是孔丘重新修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还真没有渠道看到“原汁原味”的版本。

传闻,许许多多的典籍先是被始皇帝搜罗并焚毁了,后来又在项羽进入关中全数随着阿房宫一起烧成灰,后面出现的典籍要么是有人家中私藏,不然就是出土于古墓,慢慢才进行了补全。

智宵现在最感兴趣的是孔丘与南子到底什么关系。

按理说起来,南子和孔丘有着相同的祖先,本着同姓连暧昧都不能搞的年代,两人哪怕有交情也只能是纯友谊的关系吧?

“孔丘被驱逐出鲁国之后,辗转列国十四年,来到卫国的次数最多,待在卫国的时间也是最长?”

“听说卫君元是一个有特殊爱好的人,哪怕撞破南子私会情人也不阻止,相反站在门外把风?”

“我来‘濮阳’之前打听到孔丘有时候会在南子那边待到很晚,甚至有人见过孔丘凌晨才出宫?”

“我要不要夜里派人去各处宫门守着,回报孔丘夜间进宫,再去凑热闹?”

与之商定卫国的战败赔款以及进贡额度相比,智宵对孔丘和南子的相处模式更感兴趣啊!

毕竟,卫国该付多少战败赔款和进贡额度早就划下红线,探知孔丘与南子的相处模式才是未知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