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曲梁的新变化

智宵也想增加人手,只是在这个交通不便利的时代,以及各种技术人才本就少,一时半会只能想一想。

现在的人取名很随意,晋国取名最常用的几个名,它们分别是武、朔、盈、偃、锜,暂时没有取贱名的习俗。

普通人家一般会用所能见的东西来帮孩子起名,一般是农作物或是某个工具,用水果起名算是比较有见识的家庭了。

智宵来“曲梁”不止是为了了解生产的进度,还有检查教学有没有落下的事情,同时也带了一批孩子和少年过来。

他们去了一趟卫国,成功招揽了孔丘的几名弟子,智宵对孔丘那些弟子的安排就是用于教学。

这一次,智宵带来了两百八十三名八岁以上的孩子与少年,用意当然是加大教育的规模。

智宵并没有把他们培养成为经天纬地大才的想法,更希望的是涌现出一批能干实事的人,哪怕仅仅能够看得懂文牍,以后也能帮家族管理一座农庄。

别看孔丘一收就是三千弟子,那是从各个诸侯国过去拜师,并非全是鲁国人。

晋国接近四百万的人口,识字的人不知道有没有超过五万?

智氏一共有约五十万人口,其中识字的人有两千都算多了。

这不,智跞本就对智宵在“曲梁”教人识字和一些技能略有所知,一听智宵想要带一批孩子与少年到“曲梁”接受教育,带着极大的热情动员族人。

结果是什么?智宵这一批带到“曲梁”的两百八十三名孩子和少年里面,其中的两百人以上全是老智家自己族人的后辈,剩下的那些则是从家臣或附庸贵族的后辈去选。

智宵对智跞的安排并没有什么抗拒的地方,别说是在春秋晚期,哪怕是到了现代,互相有血缘关系总是更加值得信任。

起初,智宵之所以不优先选择族人,无非是没那个能力而已。

现在那么多智氏本族的人过来,给予了第一批接受教育的人极大压力,他们在压力的驱使下更想干出成绩。而这正是智宵所乐见的。

离开兵器工坊,智宵来到教学的地方。

“今次,弓、山、有、成、康……”智宵念了二十人的名字,继续往下说道:“随我前往‘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