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好东西放在祖地(老巢)的观念已经固定,智跞多少认为把军工业安置在“智”地之外的其它区域比较不合适。
可是,智跞又要承认在“智”地大搞军工建设容易被人窥探,一旦其他家族发现并且理解为智氏要搞大动作,以往的很多布置将会前功尽弃。
“你将何为?”智跞问道。
智宵知道智跞一直在关注自己,怎么可能不晓得在培养跟班呢?
有两百多名孩子或少年一直跟随智宵学习,四年时间或许无法形成某个科类的专精,囫囵吞枣之下进行了不少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大一些的孩子则是初步掌握了管理技巧。
智宵说了一些名字,随后继续往下说道:“二三子可分批布置于各地,使之管理冶炼、锻造、加工。如若有错,孙儿届时可一往善后。”
关于智宵在培养帮手的事情,智跞当然知道了。
智跞最为震惊的就是这一点,惊讶智宵小小年纪就懂得培养帮手,恰恰因为感到震惊和惊讶才在召回智宵之后,愿意带着智宵踏上晋国的核心舞台,同时像是在对待成年人一般与智宵进行交流。
“你且谋划,届时取文牍予我一观。”智跞显得很保守,不过也是应有之意。
智宵当然是应“诺!”了。
接下来的几天,智宵扑在了写计划书上面,直至某天有人前来邀约前往郊外狩猎。
“赵伯鲁、魏驹、中行起、韩庚、范阳生?”智宵一听都有谁会去,算上自己就是六个卿位家族的嫡系小辈都凑齐了。
虽说是邀请狩猎,肯定不是当天邀请当天出发。
古时候,相约做点什么一般都会留出几天作为准备的时间,尤其是正式拜访绝对会先派人前往告知,不会是贸贸然就登门了。
那是生活节奏比较慢,同时也关乎到主人需要时间来准备食材或其它物质来款待客人,时间太紧会招待不周,以至于失了礼节。
尤其是春秋战国最重礼仪,感觉没有受到尊重可是能够拔剑相向的。
有那么一位国君,他因为没有对自己的御戎以礼相待,负责驾驭战车的驭手直接把国君带到敌军处投降了。就问下场有多惨吧?
更有客人早就通知主人家要去作客,结果主人家没有出门相迎,相应的招待也实在缺乏礼节,两个本来交情很好的人反目成仇了。